一堂思政课上,这位老师让学生写下墓志铭,唤醒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杭州新闻 2019-05-07 11:34 7.0w阅

记者 方秀芬 通讯员 宓卓慧 

一直以来,思政课被“人设”了:这门课肯定没意思,就是政治说教、思想灌输,在工作、生活中都用不到,大学生们对这门课不抱希望,上课也是爱听不理。

但中国计量大学有一位思政老师,却颠覆了大家这种看法。老师名叫冯铁蕾,教书37年了,目前主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休闲文化》、《心理学》等课程。

课堂上,“写下你的墓志铭”

现在的学生,对理论感兴趣、勤思考的并不多。也许他根本都没认真听讲就会觉得老师是在说教,又是老一套。“如果换一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冯铁蕾说。

在一堂基础课上,冯铁蕾根据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增设了一个课堂互动,主题是“写下你的墓志铭”,这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

“请安静下来,回忆一下你走过的路程,用一句或一段话对你的人生做一个总结。”课上,冯铁蕾利用自己擅长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首先,我们先做几个深呼吸,用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深深地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再慢慢地呼出。来试一试:吸气、屏住、呼出;再来一次;想象一下,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那时你的感触很多,你也许会走到一片宽阔的海水边,微风吹拂着你满头的银发,你不由自主地回顾着自己的一生,为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份最精炼的人生感悟。”

课堂上,百余名学生按照冯铁蕾的方法,开始思索并写下自己的墓志铭,然后让同学们相互分享了自己,“她是一个用善良之心去看待世界和人性,用积极之心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人。”、“这是一位一生中创造美好多于悲伤的人,希望世人谨记的是她温暖的笑容和负责任的态度!”、“他,一位不为人知的生物学者,用大半生拯救鲸鱼。直到某天,在夕阳的余晖下闭上了双眼。”

“当自己撰写墓志铭的时候,似乎有东西触动内心最深的角落,在那里引起波澜。”一位学生深有感触。

“说到墓志铭就会讲到生与死亡,也许有人觉得活着说这个话题不好,尤其中国文化非常忌讳谈死。”冯铁蕾认为,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不理解死,也不懂得生。现在有的学生要么恐惧死亡,要么漠视生命,缺乏对人生的思考。如果仅从正面讲道理,很难触及他们的心灵。教学中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试着用写墓志铭的方式,唤醒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和高度。当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就会知道该怎么样去学习和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冯铁蕾说。

其实,有着37年教龄的冯铁蕾,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体验式教学是常用的方法,通过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冯铁蕾说,依据大学生内在需要和认知特点,借鉴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通过团体游戏、头脑风暴和案例讨论等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进而帮助他们自觉涵养性情,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学生感叹:我变得绅士了

“在她的课上学到很多以前学不到的东西,那是做人的道理。”一位学生的感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柳淞翔,中国计量大学法学专业大一学生,他在上学期,上过冯铁蕾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课时不长,但这门课却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初入大学时,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是这门课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怎样为社会做贡献。”柳淞翔说,我时常回望五四时期的青年,那样一种家国责任,正是冯老师希望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能做到的。

冯铁蕾授课时,经常给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她亲身经历的祖国变化,她的老同学们是如何实现个人理想。用这些有温度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让柳淞翔难以忘记的是,冯老师长期资助一位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并与之建立了深厚情谊的故事,那个孩子在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考上了重点大学。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例子潜移默化的改变重塑着我们,教育引导着我们,在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大学阶段培养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计量大学测控专业大二学生张子龙说,他从冯铁蕾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具体说不上来是什么,或许是一种长久以来积累的教养,在男生身上应该叫做绅士感。”

 在冯铁蕾眼里,真正成熟的人既要培养积极的情绪,又要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人要善于与人交往,与人相处,其实还要学会与孤独相伴。这就是人生。

冯老师常说,高尚的审美能力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同学们在大学读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素养,还要追求真善美。课间休息时,冯老师总会播放她精心挑选的古典音乐或现今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滋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相长,乐在其中。”冯铁蕾为了充实自己,提升水平,还经常寻找机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把教学相长的过程既看作一种境界,也当作一种乐趣。

为使学理不逾规矩,举例不失根据,发挥不离原则。无论新课还是老课,她总是事先尽量阅读有关学科的经典和原著,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案例,以充实理论,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借鉴学术界公认的最新观点,还根据自己对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提法的深刻领会,自觉贯彻到教书育人的教学实践中。

比如,在讲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时,既善于结合历史渊源、现实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的“大道理”;又循循善诱地结合大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积累知识、完善自我,成长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能做出实际贡献的有用人才。

老师心里话:

37年的执教生涯,可谓平凡而又充实。说平凡,是教师身份的始终如一。视职业为事业的教师信仰,让自己懂得了“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说充实,是在付出了难以计量的艰辛之后,从学生信任、欣赏和理解、支持的目光中,对“传道、授业、解惑”日渐增厚的责任感……

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真知、真信、真用,才能自觉将这种理念与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在遵循共性教学规律,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出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教育共性与教师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教学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

 

编辑 杨俏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