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会排球赛落幕, 而排球进校园,需要更多的学生运动会

杭州新闻 2017-09-15 15:00:00 2.1w阅



记者 廖旭钢/  丁以婕 等/

9
15日,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除个别赛事场馆外,大部分赛场都已结束赛程,年轻的志愿者们开始打点行装,返回自己的母校,顺手整理这十几天来与明星们的合影,在朋友圈里发个合集,感慨一下这忙碌的十几天来自己的感触与收获。



此时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已重归平静,本届赛会的大学女排最后一场比赛,浙江队与江苏队的冠军争夺战已于前一天傍晚落下帷幕,战果是东道主13负,屈居亚军。浙外的体育教学负责人,同时也是本届赛会排球比赛四个承办赛区的牵头人李宁也可以歇一口气了,他坦露自己对比赛的看法,决赛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浙江女排胜出的概率大概只有20%,她们已经很努力了,决赛首局打到超分,次局险胜,最后两局才溃退下来。这是一支,有资格收获赞誉和掌声的球队。

作为曾经执法过2009年北京奥运会的排球裁判,李宁除了负责承办工作外,还亲披裁判服,在关键场次中担任主裁。小和山几个排球赛区的上座率极佳,特别是有浙江队参与的场次都在八成以上,这让他感到欣慰,而这个成绩,源自一种很老套,但很有效的派票方法。



我们的做法很简单,把每场针对外部观众的门票放在学校门房,周边居民凭着身份证,一人限领一张。没过几天,场里的座位就坐满了。”53岁的李宁是个老派的人,他不觉得通过手机移动设备进行推送,能把远处城区的观众吸引到大学赛场,与其好高骛远,倒不如简化流程,经营好高校周边的这一亩三分地。

在李宁看来,本届赛会最大的效果,是让大量体育项目拥有新的学生观众,以及潜在爱好者。以一个开明的体育教师的眼光来看,一群女学生在观众席上兴奋地讨论哪位男排球员又高又帅,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体育的本质,就是在展现身体与力量的美感,而这种美,是可以通过运动爱好者自身努力锻炼获取的。


赛事期间游走于几大赛场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项目主管张玉龙,同样对杭州的观众给出了高度评价,我甚至看到学校里的保洁大妈,在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坐在观众席上侃侃而谈,谈论着哪支队伍强,哪位球员比较优秀。杭州的观众除保持相对较高的赛事参与度外,从来不对东道主以外的其他球队喝倒彩,完全自觉地文明观赛,让我感动。

与此同时,本届赛会的排球赛场随队志愿者,每场都在引领观众,为自己跟随的球队加油,这种有趣的安排让人印象深刻。

而同时,张玉龙也提到,本届赛会的几个中学赛场,在观众容纳量和场地面积上存在着不足,他也表示理解,以节俭办赛为原则,新建场馆对承办学校来说难度很大,而在仅有的硬件条件下,杭州的学校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一次学生运动会,可以吸引大量校内新球迷的诞生,让一项运动的学校推广向前迈进一大步。而李宁和张玉龙的愿望,是校园排球能拥有更多类似学生运动会这样的高级别赛事,更多杭州院校这样尽责的承办方。

 -------- 编辑  黄颖 --------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