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蕾 焦旭坤
记者 方秀芬
钢丝球拆分成线一圈圈缠绕在纸板的钉子上,玉米粒与红豆散落桌面拼凑成不规则的图形,黑白色的卡纸层层叠加凸显出清晰的轮廓……来自浙财大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学2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拼贴着他们的作品,简单易见的材料在他们的手下呈现出缤纷的形态。
为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推动校园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普及深化,浙财大艺术学院蒋丽娜老师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学相融合,一场思维与创新的碰撞在她的课堂上悄然发生。
“传统艺术教学多停留在艺术作品的临摹与复制,学生们大多只单纯关注作品的美术技巧,对于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不了解。”谈及到艺术教学改革的意义,蒋丽娜老师说道:“思政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创新力创造有生命的作品,还要让他们与每一个作品背后鲜活的生命隔空对话。”
环境学2班的叶馨蕴同学把自己半个身子贴在桌面,她慢慢地将钢丝球的线缠绕在硬纸板的铁钉上,一层薄汗已经布满了她的额头。她表示自己在听完蒋老师对于马克思精神的讲述后很是触动,于是想把马克思的钢铁精神与自己的作品相融合,便想到了以铁丝球作借代。叶馨蕴说,自己从未想过艺术可以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她一直认为这是两种没有关联的学科,今天如此别出心裁的一课让她明白每一个艺术创造都关于素养、关乎精神、触及生命,她表示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探索艺术的真正含义。
“艺术本就是一次生命与思想的盛宴,我们不过是将艺术的另一面展现给了学生而已,未来每一次的艺术创造还需细心揣摩、用心体会才是。”蒋丽娜说。
编辑 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