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共建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今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是我国高校首家培养小微、普惠金融领域专家型和管理型人才的非独立设置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院主要依托浙商大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学类专业平台和师资开展人才培养。浙江工商大学是省属高校中最早开设金融学专业博士点的高校,办学以来,依托浙江省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开展了大量小微、普惠金融实践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成果丰硕,试点办学的基础十分扎实。泰隆商业银行是一家专注“服务小微、践行普惠”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26年来,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先后5次被中国银保监会评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是全国小微金融服务的行业标杆。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说,浙商大泰隆金融学院成立后,将通过共创课程体系、共编系列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开拓国际交流等形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社会急需、紧缺的小微普惠金融高素质创新人才。同时开展小微普惠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指数发布等重大现实课题研究,提炼我省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经验,为构建浙江特色金融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动我省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高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这个学院今年计划招收100名学生,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课教学执行单班教学模式,今年9月份将迎来第一批新生。
“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侧重小微、普惠金融方向,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小微、普惠金融模块,其中包含8-10门与泰隆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的小微、普惠金融课程,使学生在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小微、普惠金融方向的知识与能力训练。”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泰隆金融学院筹建组成员钱水土教授说,“本专业学制四年,前两学年侧重金融学基础理论训练,以校内师资、校内培养为主,第三学年侧重小微、普惠金融方向理论与实践培养,第四学年侧重小微、普惠金融方向毕业实习和设计,以金融机构师资和校外实践为主。”
此外,学院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方面也有许多举措,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筹建组成员马丹教授说,“学院与德国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等境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大二、大三学年,学院每年邀请境外专家学者讲授专业课程;每年将举办小微、普惠金融国际论坛,邀请境外一流金融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
“浙江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先行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一所致力于服务国家重要战略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小微、普惠金融人才及科学研究为着力点的金融学院,是助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增强我省小微金融行业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深化我省产教融合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吴永良说,“浙商大要以这次启动为契机,全面系统地开展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着力化解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发挥重点建设高校优势,通过试点办学,闯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本科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路,开创产教融合的新格局,聚力打造引领浙江省高教改革的最佳实践和样板。”
编辑 邹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