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工商大学 坚持阅读21天可以从“本科生”直升“博士生”

杭州新闻 2018-05-08 16:00:00 1.0w阅

通讯员 林晓莹

记者 方秀芬 文/图

在浙江工商大学,坚持阅读21天可以从“本科生”升为 “博士生”?这是真的,但这并不是指学历,而是学生在图书馆的借书级别。


在碎片化阅读的今天,你有多久没有完整读完一本书了?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提早一个月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了21天阅读挑战赛的读书活动,以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专注力。

21天阅读马拉松
“本科生”直升“博士生”


参加21天阅读挑战赛,优胜的学生可以将阅读权限升级。参与者挑战成功后借书权限可从10册提至30册,借期从原来的40天延长到60天,享受到了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的借书级别;如果取得“阅读之星”称号,那么,借书权限提至50册,借期延长至120天。

都说一个习惯花21天就有可能养成,挑战者每日在活动微信群里发布阅读话题,并写阅读心得,一日未打卡就算挑战失败。坚持21天即意为挑战成功。

挑战赛采用线上报名,学生100个名额、教师50个名额,一个上午就被抢完。
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王晓萱坚持21天阅读打卡,成功地从“本科生”级别升到“博士生”级别,提升了在图书馆的借阅册数。
“平时在图书馆主要借阅专业书籍和辅助书籍,原来10本的额度还是不够借。这次21天阅读挑战成功可以升到30本,所以很心动了!” 王晓萱一直以来都坚持阅读、做记录、写书评,“之前没有天天读,这个活动正好可以让我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在挑战赛进行的过程中,图书馆采用了多样化的分享方式,结合微信的公众平台,将部分优秀挑战者的作品通过“朗读者”的板块,把书目及心得体会以图片、文字和音频的方式花式呈现给广大师生。
财务与会计学院的大二学生胡筱航通过此次活动,与大家分享了她的阅读书目《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通过评审,成功将阅读权限提升到了“阅读之星”专享的级别。
胡筱航阅读类型广泛,从小养成睡前看书的习惯,阅读过程中一直坚持做摘记。“我看书时喜欢连续地看,书的连贯性可以让我在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思考。”

去年借阅量达20万册
文学类书籍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前三名是《白夜行》、《毛泽东传》和《百年孤独》。余华的《活着》也表现不俗,蝉联学生最喜爱的书籍。
去年,浙江工商大学的单人最高借阅纪录,则由赵同学创造。这一年,他从图书馆里借阅了354册图书。一年进馆次数最多的学生是冯同学,他一年进馆1116次。
据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统计,学校在校生约27000名,去年借阅量达20万册,可以铺满十个大操场。
如果以学院为单位,借阅量排前三名的分别是人文与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去年,人文与传播学院共借书14842册,平均每个学生借书18.46册左右。”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丹说,“从借阅量排名看,人文学科的学生借书比较多,这与学生学习的学科有关。”

而不同类型的书受欢迎程度也不一样。从借阅量排名看,文学类去年借阅量是50698册,经济类是36255册,语言文字类是20451册。

在浙江工商大学的图书借阅量前十榜单中,《百年孤独》位居第三名,与第一名的《白夜行》的借阅率相差不多。
“这本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大家肯定借阅。”新闻专业的学生小李说。
在浙商大图书借阅量的前十名中,《谁动了我的奶酪》同样上榜,因为去年作者斯宾塞o约翰逊去世,生前,他的书被译为47种语言,共销售了5000余万册。大学生们称赞他是为复杂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的专家。
浙商大的生均图书借阅量榜单显示,人文类和经济类专业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高,对经典书籍的需求量较大。《活着》、《藏地密码》、《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是热门。
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丹说, “为了让师生能更好地融入阅读,学校图书馆推出了改善师生阅读环境的阅读空间改造计划,并陆续开展了找书比赛、数字资源知识竞赛、书香寝室大赛、超级演说家、云借购及真人图书馆等读书活动。”

编辑 邹倩慧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