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在杭召开,东方典籍宝藏融入高深科技,会不会再次拿下诺贝尔奖?

杭州新闻 2018-12-09 10:40:00 4.0w阅

通讯员 赵颖 记者 方秀芬

这两天,杭州特别冷,天空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那种,不过,有个会议现场热闹非凡,院士、国医大师、国内多所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外中医爱好者都来了,几百号人聚集在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上探讨一个时髦的主题,是关于“新时代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中医针灸风靡全球
但为何还有杂音?


说起中医药,大家觉得甚亲切,一号难求的老中医开出来的灵丹妙药——那棕黑色的汤汤水水,却有着神奇的药效。

不过,往大的方面说,它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几千年来,它不断吸收同时代的科学技术丰富发展提升完善,比如汤液的发明促进了中药汤剂的诞生,炼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中医药剂型的改革发展,瘟疫大流行推动温热病辨证施治设想应用出现……

作为一个瑰宝,如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中医针灸,2010年11月,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中医针灸已经成为世界的针灸,在183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做得一个调研显示,中医针灸是世界上所有传统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医学。

时至今日,中医针灸的魅力已经无人抗拒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先生透露,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了世界针灸日活动,参会的代表达到1500人,其中90%来自于西方国家,而且他们所讨论的中医针灸的问题不是浅层表面化的,而是深入讨论传统中医。

刘保延当日参加一个以法文为主的分会场的讨论,与会者用法文讨论如何把“三焦”的理论贯穿在临床的应用当中,而且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医中神、魂、破、医、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以此来提高疗效。他们还在讨论如何用纯粹的中医药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疑难病症。

近几年,中医药已经开始步入了国外主流医学体系,在美国,他们2000多个临床指南当中已经有39个指南把针灸纳入其中,其中有80多条的推荐。有关针灸的临床研究在国际知名的杂志上也有发表。
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医针灸的杂音也不绝于耳。与会专家认为,中医的针刺镇痛机制较明确,因此被更多的外国人接受。但是,中医针灸的丰富经验还没有用充分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来展示它,很多的机制还没有得到揭示,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引入现代科技,使得其中的机制更加明确,疗效更加显著,让中医针灸更有说服力。

科技是优质的助推剂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走得艰难


说到中医药科技创新之路,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充分彰显了传统中医药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继承的是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的学习,而创新是靠科技。换句话说,在中医药科技支撑下,中医药原创优势更加凸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那么,中医科技化之路难度在哪里?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校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医的术语和理念,与现代科学有很大的距离,它不是现代科学基础上建立的科学,而是古代的科学是思想和哲学思想融合的学科,不像西医,可以将现代物理学、影像学、磁共振等直接运用到临床医学之中。就目前而言,中医也在向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靠拢。

尽管科技化难度很大,但是很多单位也是迎难而上,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推动中医科技创新方面有了不少的动作。目前,该校以中医科研、药学科研、动物试验研究三大科研中心组成的中医药科学院布局建设已基本到位,科学院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三亿元。学校正努力搭建开放共享中医药平台,突破中医药领悟的科技创新,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出去”事业做贡献。    
就科技创新而言,与会专家认为,深入挖掘中医药典籍宝藏,既要从古代经典文献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中医药文献古籍精华,又要加强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研究,重视活态传承,加快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制度,同时也要善于借鉴现代的科学技术,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中药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寻找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还要充分运用多学科、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临床防治能力入手,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建立多学科跨领域共同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临床科研一体化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

今年首设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表彰中医药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

据介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了“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自2007年首次颁奖以来,已经成功评选了六届。

“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今年增设了科技进步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先生说。 

2018年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增设了科技进步奖,对中医药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奖励。
 此次公布的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其中仝小林、陈士林、郭兰萍获得一等奖、陈日新、温建民、杨明、李平、毛静远、梁繁荣、蔡宝昌、魏建和、卞兆祥、刘桐华、张敏州获得二等奖。大会举行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颁牌仪式,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三所大学被授予“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同时,浙江中医药大学荣获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组织奖。

 

编辑 邹倩慧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