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柯静 通讯员 阮芝芳 蒋明 沈笑驰
大伯一躺下就觉得心慌难受,只有坐着才能睡着,这一坐就是三四年;睡觉就会不自主地抖腿,老太太每天与失眠斗争;刚退休的阿姨每天难以入眠,最长只能睡3小时……
3月20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是今年的活动主题。浙中医大二院临床心理科专家陶明教授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早醒疲乏等睡眠问题。在他的门诊里,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睡不好’往往只是一种表象,背后常隐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及精神原因。多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往往会恶性循环,病人非常遭罪。”陶明教授说。
吴大伯今年60岁,一直以来,吴大伯的身体还算是比较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但四年前一次感冒,让吴大伯变了一个人。不仅感冒期间出现了胸闷、心慌的症状,感冒治好后,胸闷、心慌的“病根”就扎了根。“按照吴大伯自己说的,那段时间他一躺下就觉得胸口难受。只能坐起来,坐起来这种不舒服稍微好一些。”陶明教授说,当时,吴大伯“被迫”养成了每天坐着睡觉的习惯。
“我们对近5年门诊中睡眠障碍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门诊中专程来看睡眠障碍的人逐年增多,都是严重失眠影响了工作、生活的患者。还有一部患者是因为焦虑、抑郁或者一些异常行为来就诊的,发现存在睡眠障碍。同时,我们发现类似打鼾、梦游这样的问题,在大家看来没有必要来看病,但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由于睡眠质量下降,由此造成记忆力减退、心脏病、高血压、内分泌紊乱及焦虑抑郁等诸多问题。”
编辑 邹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