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晓莹 记者 方秀芬
在浙江工商大学华越文化社的教室里,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成员小陈正在给小朋友们教一首简单的英文歌 《Little Star》(小星星),“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小陈用很慢的语速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跟着她一句句学。在另外一个班的教室里,有老师在给小朋友们辅导语文课……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如何让他们既不担心孩子又不耽误工作,浙江工商大学一直在努力。据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校内外有超过600名大学生志愿者,持续为后勤职工子女提供守护和课业辅导服务,8年来从未间断。
近段时间,虽然因为天热起的也早,但在浙商大食堂工作的许师傅每天却比平时至少晚两小时收工。原来,他的一双儿女从放学后都会自己来到他的工作地方。“孩子妈妈在快餐店打工,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9点,只有兄妹两人待在出租屋,我实在不放心,学校给职工子女设立了晚托班,有大学生给他们辅导功课,让我省心了不少。”
提到孩子,许师傅一脸自豪,两个孩子一个三年级一个六年级,这次期末考试都考了全年级第一,“没有大学里这群大学生的细心辅导,我家两个孩子不可能有拿回这么优秀的成绩单,如今,乡里乡亲的都羡慕呢。”
华越文化社由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创建于2011年5月。华越文化社的负责人说当时最初的想法是以“小芽儿助跑计划”呼吁大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女上一堂课为载体,没想到在校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截至目前,参与志愿活动的校内外志愿者超过600人。辅导内容涵盖英语、数学等课程内容,急救知识、趣味地理、DIY手工等课外知识,主要是为了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覆盖率,提高了动手能力。华越文化社解决了后勤员工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子女进行作业辅导的难题,也降低了孩子放学后独自玩耍出事故的可能性,文化社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孩子,这个社会充满了关爱。
王娟说,小孩得到托管和辅导,还是免费的,对我们打工家庭来说,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她举起大拇指连连夸赞华越文化社。
小陈是浙商大外语学院大三的学生,也大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来华越文化社给小朋友辅导功课。“用体验式来开展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承担社会责任。”
编辑 邹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