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盛行,这位女教授专门开讲座帮学生远离信贷“套路”

杭州新闻 2019-10-23 15:54:00 4.0w阅

通讯员 王中斐 记者 方秀芬

一种名为“校园贷”,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贷款模式近两年来兴起,很多年轻学子却因此走上不归路,甚至为此付出生命。这引起人们思考互联网金融利弊的同时,也折射出财经素养教育的严重缺位。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给年轻的学子讲述这其中的“门道”。浙江财经东方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不仅在课堂给学生敲警钟,还专门给新生开了讲座。

“某网贷平台以月息0.99%为噱头,但加上平台服务费,年利率就会高达24%!若再加上滞纳金、罚息、违约金等各种费用,年化利率可能就会超过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的上限——36%,变成高利贷了!平台服务费、滞纳金隐藏起来,猫腻全在‘低息’里。”浙财大东方学院余羚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系统解剖“校园贷”。曾经注册过网贷的唐珍珍(化名)吃惊不已,“我贷款额度不高,也按期还款了,所以根本没关注过利率问题,这笔账还是让我蛮后怕的,以后肯定要更慎重。”

余羚是该院法政分院副教授,兼任浙江金融法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来她一直关注大学生的信贷行为。起初,她在“金融法”“经济法”“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等课程中提醒学生要远离金融风险;近十多年来,投资热、民间借贷热、网贷热让她更主动地把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普法结合在一起,课堂上的金句警语扩充为专题讲座和课程中专题讲授的章节。“ ‘裸贷’根本不合法。身体照片属于人格权,按照法律规定,人格权无法抵押,不是适格的抵押物,因此以身体照片作为抵押物,是无效的法律行为。自愿将照片给贷款方,有损公序良俗;如果贷款方要挟在公开平台上发布,那就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而现在正在全国内被整治的‘套路贷’则完全是违法行为,大家既不能成为‘套路贷’的猎物,更不能因为一心实习、找工作,陷入它的‘贼窝’。”

顺着“裸贷”和“套路贷”的话题,余羚提醒学生们:“校园贷、网贷的诱惑力的确很大。苹果手机、单反、香奈儿的口红,有了网贷的确不再高不可攀。不过,延时满足、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看上去老套的词依然是大学生理财的不二法门。”“借钱是要还的”,一句大白话让学生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善于识别各类隐藏的消费信贷风险,比如‘培训贷’‘美容贷’‘刷单’等等。”

余羚表示,教师们固然会提醒学生远离信贷风险,但学生对小额无担保贷款是有客观需求的,关键还在于学生如何认识消费信贷。如何使用现代社会的金融和法律工具为自己服务,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她认为,大学生信用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学生信用卡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相对低些。它对培养学生的金融观念更有帮助。我的一个同事十多年前读书时成为某银行的信用卡用户,现在已经升级成白金卡了,这可以作为一个注脚吧。”

现场学生表示对这堂课感受颇深。小顾同学表示,“我自己没接触过校园贷,听了余老师的分析,加深了对校园贷和网贷的认识,不仅自己要远离它,还要提醒身边的同学和亲友,不做校园贷的猎物。”

该院法政分院党总支书记叶颖蕊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效果非常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就是不一样。”“余老师是经济法的专家,思政辅导员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远离校园贷,但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余老师借助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解释让学生们很受用。而且余老师准备起来一点都不含糊,每次给学生们讲课,都会和我沟通,了解学生特点、更新案例等等。学生们都很爱听。”

对于校园贷,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警惕,无论如何,都不要去碰这些东西。不要提前消费,更不要贪图什么发财的机会。无欲则刚,大学生只要自己足够清醒,不去贪图各种利益,也不去在乎各种诱惑。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