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米巨型墙绘讲述历史故事,浙理工师生让红村更“红火”

杭州新闻 2020-01-05 19:55:00 9.6w阅

通讯员 石丛珊 张若娴

记者 方秀芬


冬日,凌冽的寒风有些刺骨,尽管大衣裹身,依然寒战频打,不过,长兴“江南红村”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每个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堪比过年,今天,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师生为村民们送来一场饕餮的精神盛宴。

师生创作巨型墙绘 专业课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在红村礼堂外墙,一幅长达10米,高3米的墙绘作品,显得扎眼。这也许是“江南红村”的又一网红打卡点。

作品以“新四军在长兴”为主题,从长兴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出发,以时间顺序描绘了粟裕、王必成、吴咏湘、江渭清等革命将领在当地带领新四军奋勇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其中穿插了大量的地理、历史背景、战略图。

这副作品是浙理工艺术与设计学院的8名师生发挥特长,花费两天两夜而完成的。“天亮一直画到天黑,下雨也没能阻止我们创作。”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戴明烨说,尽管下雨,同学们披着雨衣继续创作。接下来,同学们还将结合《公共空间插画》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继续进行创作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幅总长近80米的巨型墙绘作品。

“我在高等教育的育人第一线,深切感受到艺术教育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当下,课程思政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在深刻改变教与学的逻辑与效率。”浙江理工大学美术系专业教师李番帆说,这次来长兴,我带了工作室的一些学生,我们提前规划了下学期的课程——《公共空间插画》,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学习、挖掘了长兴的红色故事,并在江南红村创作了第一幅课程作品“吹响号角”,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创作九幅作品,将穿插“新四将领”、“战略地图”、“革命燎原”、“向前进军”、“征程激战”、“冲锋”等篇章,并以“胜利欢歌”结尾,这些构思就来源于课程探讨与思想学习,我们都深受教益。

共建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开辟实践育人的新阵地

悠远的竹笛、灵动的古琴、实力的唱功、曼妙的舞姿、精湛的茶艺……当天,来自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也为水口乡村民们带去了歌曲、民乐演奏、茶艺、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的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浙江理工大学师生还在现场为村民们书写春联,并展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漫画、廉政漫画共计50多幅。

不止这些,当天,浙江理工大学、长兴县双方有关部门签约共建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以及艺术创作与写生基地等合作协议。这批基地的诞生,既是浙江理工大学开辟实践育人的新阵地,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乡风建设的有力举措。

浙江理工大学历来重视对革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多部门协同推进,积极搭建平台、不断拓展资源,在红色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首个红色文化研究硕士二级学科点,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红色文化讲习馆,并以研究中心、实践基地为支撑,形成了关于革命精神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的特色和品牌。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表示,开展基地共建,是学校服务地方、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件好事,更是学校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发展的一件喜事,能够让师生有更多机会感悟历史、传承文化、体验社情。希望今后学校与地方的合作共建中,基地能够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蕴涵的宝贵精神价值,强化革命历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化强省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