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她把唯一的儿子送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杭州新闻 2020-01-30 22:14:00 4.2w阅

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陈晓华


2020年1月28日,第二批浙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紧急医疗队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出发,驰援武汉。

“拥抱一下拥抱一下!”送别的人群中,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吴立萱和此次将赴武汉的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朱祈拥抱告别,身边的很多年轻同事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一对母子。

“到了武汉要做好防护工作,照顾好自己!”吴立萱对儿子说,口罩虽然遮住了她的大半张脸,但依然可以看出她眼中的不舍和牵挂。

“你们也是,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家里买一些常用药备着。”朱祈则对妈妈说。

1月30日上午11点,记者在省人民医院再一次见到了吴立萱,这位从医37年的医生母亲已经换上了爽朗的笑脸,“朱祈是一名医生,我相信他能照顾好自己,也为防疫出一份力。”

在医院长大的他,记住了每一次患者感谢的身影

1987年1月,朱祈出生在省人民医院。家住医院宿舍,医院各个科室、食堂、花园里,都曾留下小朱祈玩耍的身影。

吴立萱所在的心内科是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常常夜里将朱祈哄睡以后又赶到医院急诊。和吴立萱共事了27年的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陈曦说:“医生的工作往往没日没夜,吴主任在工作中向来以身作则,有她坐镇科室里,我们都很安心。因此朱祈也不像一般的孩子,逢年过节都有父母的陪伴,但他却依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也让我们这些看着他长大的叔叔阿姨感到吃惊。”

“从小朱祈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埋怨,更多记住的是获得了救助的病人们对我和同事的感激,或许这是他选择学医的原因吧。”吴立萱笑着说。

2013年8月,朱祈从贵阳医学院呼吸科专业毕业,回到了最熟悉的省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呼吸科的一名医生。在这里,他又认识了同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章玮,两人在2015年走入婚姻的殿堂,2018年,他们的儿子也出生于省人民医院。

以妈妈和爷爷为榜样,他选择奔赴武汉

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吴立萱和同事们奔赴当地,护送伤员到杭治疗;此外还有当年先后抗击非典、禽流感,她都以身作表率,冲在医护的第一线。

朱祈的爷爷也曾是浙二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在1963年奔赴大西北,支援“两弹一星”的后方医疗保障长达十年。

27日下午,朱祈和妻子正在家里休息陪孩子。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微信工作群里弹出一条消息:“浙江省在组织第二批援助武汉的医生,咱科有谁报名吗?”

看到这条信息,朱祈的第一反应就是询问妻子。同为医生的章玮很淡定,说:“和妈妈商量一下,想去就报名吧。”

于是,朱祈给吴立萱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

同为医生,吴立萱的反应同样很淡定,没有多余的话语:“如果想去就去吧,只要你和章玮商量好了,孩子我们会帮你照顾的。”

几分钟后,吴立萱再次接到了朱祈的电话:“妈,我报好名了。”

“行,我们支持你,到了武汉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尤其注意防护,你也是医生,相信你都懂的。”吴立萱说。

这样一件在外人看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这样毫无波澜地决定了。章玮笑言:“可能因为我们一家子都是医生,和普通人相比更知道病毒的可怕,也更知道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等他平安归来,只要正确做好隔离,也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影响,我们相信朱祈。”

武汉、杭州守望相助,他们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没有什么英雄不英雄,只是一个普通人,有一个普通的家,职责所需而已。”1月28日中午12点,出发武汉前,朱祈在微信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消息。

向来心疼朱祈的外婆看到消息后,给吴立萱打来电话,没有责怪,也没有埋怨,而是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28日晚7点半,朱祈抵达武汉,入住当地政府安排的酒店。给家人报平安的电话中,他告诉章玮,自己拿酒精棉片擦拭了房间里的家具,做好了消毒防护工作。他还告诉吴立萱,目前他分配援助的医院正在改建病房,马上就可以开展工作,这些天来,他和其他医生一起,在为物质的准备而奔忙。

29日,康复医学科的病人陆陆续续回来,章玮也已经开始上班工作了。“因为我有点感冒鼻塞,这些天宝宝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也经常告诉朱祈宝宝的情况,我们互相报平安,让彼此安心工作。”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一位熟悉的病人给吴立萱打来慰问的电话,在感谢了他的关心后,吴立萱笑着对我们说了和朱祈朋友圈一样的话:“哪有什么英雄情结,只是身为一名医生的职责所在。更何况,还有医院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在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这批医护人员筹备10万余件医用防护用品,就连内衣裤、尿不湿这类的急需用品,几个看着朱祈长大的护士长都替他考虑到了。”这看似轻松平淡的话语背后,其实满载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挂心,也是吴立萱这一家医护工作者对自己使命与初心的默默坚守。


编辑 邹倩慧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