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评论】一切为了公共利益

杭州新闻 2020-02-19 07:35:00 3.0w阅

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疫情防控,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要公共利益至上。

2月18日,杭州市再次调整“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十项措施,规定即日24时前,除省际交通卡口外,撤销市域范围内所有公路交通检查卡点;还有全市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全部开放,等等。这就是随着疫情的变化而精准施策,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让公共利益最大化。

同一天,在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门明确,“除省际和温州以外,撤除省内所有公路防疫检查点,恢复关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要求是三句话:管住大门,守住小门,畅通内部。

也是同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了一些地方的农村防疫搞一刀切,封村堵路禁下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时不等人,务必要赶上趟,否则还真是耽误不起。

防控疫情,要精准施策、精密智控,既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胡乱“切一刀”。超出防疫必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坚决取消;各种偏颇和极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近发文,要求各地要制定差异化的县域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措施。当下纠偏改正,不仅要及时,而且须到位。

新近有篇推文刷屏,题目是《一个浙江老板告诉你,复工有多难,有些问题根本想不到》,老板叙述邻省有工人被阻出不来,“现在一些地方,村与村都隔断了,交通不通了。哪怕这个村放他,到了那个村,他还是走不过去。很多员工急也急死。”这真是过激反应、过度防控。有的管控举措,看起来是为了“公共利益”,实质上却是损害公共利益不自知。

防控一定要尊重科学、尊崇法治。要管控好重点人物、重点地区,在个人利益失去和公共利益维护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至上。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2014年,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在非洲护理过埃博拉病人的美国女护士凯茜·希科克斯,返回家乡缅因州时,被要求自我隔离21天,为此她和政府打了一场官司。最终法院一方面减少了地方政府欲采取的限制措施,一方面又要求她在一定期限内接受直接的行动监控,外出须与公共卫生部门协调。

没必要按暂停键的,不可按下暂停键;没必要控制人身自由的,不必控制人身自由——否则就是猛药用错地方。要你“硬核”,而不是要你“硬来”“乱来”。一人确诊,怎么能把全小区居民都当成密切接触者进行管控?人家根本就没有跟你密切接触,甚至根本就不认识你。不顾公共利益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其实也是懒政的典型发作。

也在18日这天,《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的决定》公布,决定共有十条,其中第三条要求力争做到五个百分之百:“确诊患者百分之百收治、疑似患者百分之百进行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二十四小时封闭管理。”第七条规定:“对不服从疫情管控的,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武汉的一些管控举措确实迟缓,别处有的地方都实施二十多天了,主疫区再也不能歹戏拖棚了。一开始如果“小洞不补”,到后来必定“大洞吃苦”。

而在武汉、湖北之外有些地方,“过度防控”刚开始也大抵是“小洞”,如果不堵不补,到后来恐怕也会变成“大洞吃苦”。


编辑 王依丹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