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经典·杭州π】排球, 永远向上看的运动

杭州日报 2022-03-30 19:49:00 15.3w阅
记者 葛玲燕 倪宇翀

体育老师哨子一吹,两只手臂便开始争分夺秒地上下垫球,虽然紧张但动作一定要稳,不能垫得太高,太高了单位时间内垫的次数就少了;也不用想花里胡哨的招式,因为那样接不住……这是很多人儿时的“排球记忆”。

不过,大部分国人对排球的最深印象,还是来自中国女排——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随着“铁榔头”郎平的一记重扣,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而从那时起,中国女排更是在40年内先后10次夺得世界女排三大赛冠军,更创造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

今日,排球这项运动已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万人空巷看女排,到全民健身打气排,排球的发、垫、传、扣、拦,也随着人们奔向共同富裕的脚步,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决赛中,以3∶2战胜日本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无数中国人在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前听到宋世雄激动人心的解说,留下兴奋的泪水。


     

排球少年

“排球,是永远向上看的运动啊!”这句著名动漫《排球少年》里的经典台词,用来形容杭州排球的发展也同样适用。

在杭州的校园排球中,浙大附中是个“扛把子”般的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曾多次拿下杭州校园类排球比赛的冠军;2001年正式成立男子排球队、2011年成立女排队后,几乎年年都是杭州市区中学生排球比赛高中组前三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容易。想当初,20多年前我刚带队的时候,学校的体育馆场地有限,只能优先考虑像篮球这样群众基础更大的项目,而排球训练只能到室外的水泥地进行。那时候风吹日晒,很苦,磕伤摔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学生们都很刻苦。”夏晓忠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体育组教研组长,1990年从杭大体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着排球教学相关工作。

伴随着成绩的取得,一些重大排球赛事也开始在浙大附中举办。2009年的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和2017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女排比赛都在这里举行。而借着大型赛事的契机,学校也对体育馆进行了提升改造,灯光、高度等均达到标准,还设置了临时看台,并通过系统集成改造,确保比赛录像、成绩公布等数据能够实时传递。“现在的设施场馆已是今非昔比,孩子们有了更好的训练条件;而这二十多年下来,杭州的排球群众基础也发展得很好。曾经的中国女排王牌选手周苏红,退役后也一直待在杭州,为排球发展出力。”夏晓忠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

同时,为了促进学校排球发展,从2009年开始,浙大附中还与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合作,每年挑选12名学生作为排球特长生进入市队,以体教融合的方式,促进排球人才的培养。

宣瑞就是这样的特长生。现在在上高二的他,接触排球已经7年了。与小学时候的“玩玩”不同,宣瑞现在的训练强度很大,周一、三、五下午训,二、四晚上训。不过,虽然累,但宣瑞觉得更多是“快乐着”,他说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也是甜的,“是排球选择了我,我更应该好好把握机会,不辜负家里、学校的培养,更不辜负自己的热爱。”尽管1.82米的身高在队里是最矮的一个,但宣瑞仍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成了市队的主攻手。

宣瑞在教练赵夕雨(紫衣)指导下练习扣球。


记者采访当天,宣瑞和同学们正在体育馆里进行训练。说他1.82米还是“最矮”并不夸张——事实上,连他们的带队教练,都是一位身高近1.9米的女孩,引人注目。

女孩叫赵夕雨,1995年出生的她来自排球世家,妈妈是曾经的排球国手李桂芝,而她自己也曾是浙江女排主攻手。2018年从省队退役后,赵夕雨便来到浙大附中担任排球队教练,“看着这些孩子们挥洒汗水、挥洒青春的样子,就感觉自己从未退役、仍是一腔热血。其实,不管是打比赛还是教学,排球带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锻炼了自己永不言弃、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让我受益匪浅。”赵夕雨说。

同学们在训练中。


     

全民排球

从加快学校排球场地建设,到社区服务中心建排球场、成立排球队,再到校园场馆向社会开放,排球运动正把健康带进杭州寻常百姓家。而随着杭州亚运会的筹办,排球赋予百姓的幸福感也更加深刻。

去年9月,临平体育中心正式启用,内设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和风雨操场五大场馆,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排球预赛就将在这里举行。“家门口就有设施这么全面的健身场地,让我这个平时很宅的人都开始喜欢运动了。”家住临平的唐女士如此说道。

临平体育中心


位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的亚运会排球比赛场馆也在去年建成。在去年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场馆市民体验暨媒体采风活动”中,身为市民代表、打了20多年排球的体育老师姜礼鹏,就在刚建成的场馆里过了一把球瘾。他直呼场馆的地板防滑效果好,灯光、场馆高度都很理想,进场就会调动起人的竞技状态。

“杭州亚运会的排球比赛场馆一共有四个,杭师大的这个是决赛场地,要出金牌的。”杭州师范大学校园建设处副处长郑华福亲眼见证了杭师大亚运会排球馆的建设,他告诉记者,场馆建设践行“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还加入了“智能语音技术”“4K超高清转播巨屏”“116盏能胜任4K高清转播的照明灯”等黑科技,该场馆的建成,不仅能让学生和周边居民都能享受到国际赛事场馆的硬件条件,也有助于排球这项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杭师大仓前校区亚运会排球比赛场馆内外


“体育锻炼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精气神,培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韧劲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排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对于培养人的责任感、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精神都有积极作用。”浙江外国语学院体育部直属支部书记李宁教授当过10年的排球运动员和40年的排球裁判,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军运会等世界级体育大赛。他告诉记者,除竞技排球外,目前他们还在大力推广气排球。

“相比竞技排球,气排球重量轻、球体软,规则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也较低,更适合全民健身。”李宁说,气排球一开始更多是老年人的选择,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打,比如仰头这种动作,对办公室一族头疼的颈椎问题就特别有帮助。

自杭州亚运会筹办以来,李宁一直参与着亚运会排球赛项的相关工作。4月,他还将同杭州亚组委一起,到亚运会的各大排球场馆陆续举行测试赛,通过测试赛查找不足、补齐短板,确保杭州亚运会的顺利举行。

“杭州亚运会的筹办,是全杭州人的一场节日。特别是亚运场馆在赛后向市民开放的做法,对追求精神共富、提升百姓幸福感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李宁说。

     

我心中的亚运会

夏晓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在强健身体、锻炼意志、培养品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杭州亚运会是一项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这场家门口的盛会充满了自豪与期待。一方面,期待杭州亚运会能够让亚洲各国的运动员们既感受到杭州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够领略到泱泱中华风范,进而提高杭州的国际化水平、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亚洲体育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国的健儿们能够在亚运会的赛场上发挥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责任编辑:楼蕲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