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黄湖:“一老一小”打配合 信访赋能机制有特色

杭州日报 2022-09-28 10:01:00 2.0w阅
记者 沈维 胡倩 通讯员 赵飞飞 何锡

编者按: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区信访局推出“一镇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内容,旨在深入展示区域信访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打响“做余杭百姓身边的知心人”信访现代化品牌。

青年力量助信访 青山绿水创未来

眼下,在余杭区黄湖镇,有两支基层信访调解队伍颇具曝光量。一支是镇级“溪岭溪事”专职调解队,一支是村级“青山调小青”调解队。

这两支信访调解队伍各有特色。“溪嶺溪事”调解队多为离退休党员干部、乡贤等,在山区群众中“情况熟”“有威望”,成为解决群众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的重要力量。“青山调小青”调解队扎根青山村,由18位28周岁以下的“村二代”、新村民、村内社会公益组织成员等青年代表组成,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信访纠纷调处、平安创建、普法宣传等乡村基层治理工作。

黄湖镇“溪嶺溪事”专职调解队成立

为何说这两支信访调解队曝光率高呢?原来,在黄湖镇司法所统筹下,“溪嶺溪事”专职调解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调小青”共同调解,提升年轻人信访矛盾调解思路和技巧。“在前辈带领下,年轻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些长辈之间无法谈拢的问题,年轻人之间通过沟通达成统一意见,信访问题也就化解了。”黄湖镇平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老一小”相互配合,促进信访矛盾纠纷“一题多解”。统计显示,“溪嶺溪事”和“青山调小青”共调处信访纠纷123件,化解率90%,群众满意率100%。

两支明星调解队合作背后,正是黄湖镇探索信访现代化的核心主题——双向赋能,通过创新调解队伍设置,增强信访调解队伍之间合作,协调化解信访的工作力量。不止是信访调解队伍的“新老双打”,在信访工作体系上,黄湖镇也打造出了一套赋能机制。

黄湖调小青调解队

据介绍,黄湖镇每季度初召开全镇信访工作包案例会,将重复件、不满意件等信访疑难杂症梳理形成清单,作为后期化解的重点事件。根据信访案件清单,结合工作实际,镇三套班子每名成员均认领包案件。同时,实行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等“五包”制度落实包案责任,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作为包案领导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此过程中,各包案领导迅速组建专班,制定一人一策,合理诉求具备条件的一周内化解,无理诉求或暂不具备条件的合理诉求充分解释好。不推诿、不拖延、不敷衍,推动信访事件迅速实质化解。”黄湖镇平安办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以镇领导与信访部门“双向交办、各自赋能”的包案化解工作机制,打出信访现代化的黄湖特色。

“溪嶺溪事”专职调解队调解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把“双向赋能”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黄湖镇还通过完善信息研判机制、落实交办督办工作机制、强化追责问效机制,确保每一件信访案件有人抓、有人管。比如,多层次、全方位听取群众反映的各类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各类信访事项有关数据。又如,以《信访事项交办单》、《信访事项督办单》的形式,实现接访、公开电话、网上信访与督查工作的有机整合,让督查督办成为信访事项化解的助推器。再如,采取交办、警示、通报等方式,落实村社及部门相关责任,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和现象,促使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妥善化解。同时,因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果事实清楚,及时向组织部门或纪检部门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以利于全镇信访事项的及时有效解决。

余杭信访“言小方”点评:德高望重的“银色人才”加朝气蓬勃的青年代表,黄湖镇通过打造“一老一小”两支独具特色的民间调解队伍,探索出调解队伍的双向赋能作用。不仅如此,“五包”制度、信息研判机制、交办督办工作机制、追责问效机制等信访工作体系,也成为信访现代好进程中赋能机制的有利尝试。

责任编辑:白赟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