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闲林:村社小闭环形成街道大闭环 “林下解铃”有温度

杭州日报 2022-09-28 10:52:00 15.8w阅
记者 沈维 胡倩 通讯员 赵飞飞 马冯佳

编者按: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区信访局推出“一镇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内容,旨在深入展示区域信访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打响“做余杭百姓身边的知心人”信访现代化品牌。

信仰精神助信访 林下解铃得民心

“老喻,早上好,你又来走街巡查啦。”9月27日一大早,闲林老街上的商户还未全部开张,闲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信访)负责人喻立强已开始走街巡查。熟悉他的店家朝他打招呼。“最近没遇上麻烦事,你放心吧。”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信访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走街巡查是喻立强的常规动作。他说:“信访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仰。我们要走进老百姓,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喻立强走街巡查听民意

喻立强的职业信仰,正是闲林街道信访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人口密度大、厂矿企业多的闲林街道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导致信访量激增,信访难度居高不下,街道信访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取得百姓信任,闲林街道在原有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村、社区的热心人士,在今年年初成立“林下解铃坊”调解工作室。喻立强和同事们化身“林下解铃人”,积极探索有温度的源头预防信访现代化新模式,力争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源头。

由此,闲林街道开通24小时主任公开电话和村社民情热线,信初初访吸附率达30%以上。北山社区将调解员的手机号码公开,并制成卡片一张张发到四千多户居民家中。西溪源村推出“100+x”基层党建驾驶舱品牌,激发全村农户、党员调解员潜力,警情和信访同比下降30%。万景村推出“半月谈”,把村民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摆到桌面上公开谈,拓宽民主议事决策渠道。

林下解铃坊工作室

“‘林下解铃坊’的特色就是一个个村社小闭环,形成街道大闭环。”闲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村社的“林下解铃人”,以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回应群众诉求,通过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明政策等人性化手段,用实实在在的真情获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把温暖传递到群众心坎里,最终在源头上化解纠纷,形成信访闭环。

据了解,“林下解铃坊”还通过定期排查重要疑难信访事项,制定带案下访工作制度,将领导班子成员“走下去”和把信访人“请上来”相结合。同时,探索建立信访矛盾“排查、研判、预防、疏导、化解、稳控”五项机制,强化信访矛盾源头预防和治理。统计显示,“林下解铃坊”成立至今,共化解矛盾纠纷310件,调解成功率100%,满意率100%,“林下解铃人”已成为群众心中的“知心人”。

“林下解铃人”为群众解困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疑难杂症,除了“林下解铃坊”调解工作室常态化走访、拉近距离外,闲林街道还能快速组建攻坚机制,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共同抓,实行“日会商、周会审、月通报”,化解难题。“我们最困难的一次信访调解,上门走访800余次,协商谈判50多轮。”闲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协调成功后,余杭区委主要领导批示:“不厌其烦、不懈努力,成功化解信访积案,值得肯定”,为闲林信访工作者点赞。

闲林街道“林下解铃人”,他们有时化身中医望闻问切,有时化身心理师疏导居民情绪,正是这种多年磨出的调解经验和老黄牛精神,促成闲林街道“三无村社”创建达到80%以上,信访化解率更是稳居余杭区第一。闲林街道“林下解铃人”也通过其自身智慧和力量,在余杭区信访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林下解铃”有温度,以心换心得民心。

余杭信访言小方点评:以一个个村社小闭环,形成街道大闭环,这就是闲林街道“林下解铃”调解队伍的智慧和力量。闲林街道深扎法治根,厚植为民情,以多年打磨出的调解经验和“老黄牛”精神,做细做实做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余杭区创建全省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区助力添彩,带领街道百姓走好“闲居林下,修身养性”的共富之路。

责任编辑:白赟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