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见证杭州共富之路 |新安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杭州日报 2022-10-10 16:49:00 7.7w阅
褚永荣/文
编者按

褚永荣是建德人,在得知我们在征集“城市记忆见证杭州共富之路”后,新安江大桥的往事从他的记忆里涌现出来,新安江两岸的人过桥方式的变化正是人们的共富之路。

新安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档案名称:叶家地区从摆渡船年代到新安江大桥建成的影像资料

讲述人:褚永荣


以前,建德叶家地区到主城区往来是靠摆渡船。记得那年冬天,一批铁路新工人过江到叶家火车站去报到。当船到了江中心,大家挤挤攘攘,渡船失去平衡,有两人落水。人被救上岸后,冻得面色发紫,瑟瑟发抖,后来上了医院。

晚上9点以后,轮渡就下班了,叶家老百姓夜间要到城里有什么急事,恨不得插上翅膀。

有一次,叶家有一孕妇半夜临盆要上医院,那个年代,没有出租车,急得团团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撑竹排的人,渡江把她送到医院。

老百姓日思夜盼,什么时候才能建一座桥,结束靠摆渡出行的历史呢?

1991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对建德撤县建市进行全面考察和具体指导,新安江大桥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拍摄于建桥前的1980年

属于那个时代的财政收入只够发工资。而新安江大桥总投资需要1229万元。钱从哪里来?时任县长钟祥说:“拍这个板,真的是鼓足勇气。”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加快城市化建设,只能靠自筹资金了。群众捐款,企业赞助。我们自己的桥,自己建设!

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迸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

县党政领导带头积极捐款,党员群众也不甘落后。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将自己仅有的50元积蓄捐了出来,他说:“我是建德人,功德应该有我一份,以后走在桥上踏实、舒心!”

人心齐,泰山移。新安江大桥于1991年12月开工建设,1994年5月28日竣工。大桥建成后,极大方便了两岸老百姓的生活,人们称之为彩虹桥,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992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建德县设立建德市,新安江大桥成为建德撤县建市的一大标志,预示着建德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风雨过后见彩虹。建德撤县建市后,叶家和汪家地区华丽转身,成立了新安江街道叶家社区,纳入主城区的生活体系,30年来,实现了兼乡村之美,具城市之便的精彩蝶变。

如今,叶家社区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得天独厚,富有大自然气息;社区就有幼儿园、小学、育才中学和成人学校,教育、商业、医疗、交通配套,不失新安江主城区的繁华。

叶家社区先后获得杭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杭州市示范文明社区、杭州市文化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叶家社区与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江清月近人》演出团队,在月亮岛上联合举办了一台“党群连心社企共建,品质生活幸福你我”文艺表演,再现了满满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新安江大桥是建德干部群众同架的“连心桥”。大家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从而,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汇聚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郁葱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