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中国肿瘤防治科普数字馆,就能与抗瘤君对话;一个转弯,智能机器人与你不期而遇,它亲切地打招呼:“有什么肿瘤防治问题要了解吗?”;临床专家登上舞台,粉碎“谣言”,让防癌健康知识入脑入心……今天,2023“浙里防癌 肿有医靠”浙江省第二届肿瘤防治科普大会在杭州举行。
本届大会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癌症基金会承办。
全程参与科普大会的市民徐津连连赞叹:“没想到现在肿瘤科普活动也能这样潮流、好看、接地气!”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数据提升的关键是将肿瘤防治变成百姓的健康共识,与时俱进做好肿瘤防治科普工作。据主办方介绍,今年以浙江省肿瘤医院建院60周年为契机,打造“浙里防癌 肿有医靠”省域科普品牌,持续推进肿瘤防治科普工作,这是继去年首届肿瘤防治科普大会后,浙江在全力打造肿瘤防治科普省域范例征程中的又一次探索。
在科普大会现场,中国肿瘤防治科普数字馆2.0版全新亮相。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进入了中国肿瘤防治科普数字馆,发现“抗瘤君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在首页“等候”,点击即可开启人机对话模式。记者随机提了几个肿瘤防治方面的问题,抗瘤君“思索”后立即给出答案。据介绍,该数字馆1.0版运用虚拟现实、Web建模等互联网技术,融合了肿瘤防治总体情况和十大高发癌种的核心知识。2.0版实现迭代升级,创建了“抗瘤君AI”,它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学习技术,融合国内多个通用大模型,就像在数字馆内装了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升级的大脑,能持续深入、系统学习海量的肿瘤防治科普知识,可实现实时人机对话,每小时满足5000人次提问。
走在会场内外,你随时都可以跟黑科技来一次潮流碰撞——与智能机器人不期而遇时,对于肿瘤防治相关问题它可以对答如流;智能屏以弹幕形式播放精选出来的肿瘤防治百个谣言,随手点击就能辟谣;手机屏幕上,科普大明星抗瘤君表情包上线,肿瘤防治金句它能俏皮地演示给你看……很多参会的市民和医护人员都有个共同的感受:数字化、智能化正在覆盖肿瘤防治科普的更多领域,获取肿瘤科普知识更加便捷了。
大会可供市民学习分享的健康“福利”也有不少——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的《浙江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2023)》以及《结直肠癌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对于肿瘤如何防、如何治,这两份“知识干货”能让人一目了然。肿瘤患者要止痛,说明已经晚期了;身上有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就不会有问题……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说法,其实都是误区。本次大会特设了“大咖辟谣”环节,五位知名肿瘤学专家依次登场,通过翔实的数据、通俗易懂的解析,让这些肿瘤防治的谣言一击即破。
为了让肿瘤防治科普知识更专业、更惠民、更走心,大会上还成立了浙江省肿瘤防治科普共同体,集聚了科协系统、疾控部门、医疗机构、行业学会、主流媒体等各方最强力量。同时,大会为浙江省健康科普专家库肿瘤防治科普分库专家颁发了聘书,通过汇聚专业力量,深入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升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另外,大会还请来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演讲之星特别活动和浙江省健康科普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选手进行现场表演、讲解,以此提升医护医学科普能力。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大会视频致辞中表示,“科学普及”与“学术交流”应并重。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初启动的浙江省肿瘤防治科普“山海”行动已初显成效,医护团队通过讲座、义诊、带教、手术等方式,将肿瘤防治的健康种子播撒在“山海”之间。接下来,一系列广覆盖、高质量的肿瘤防治科普活动还将持续进行,让健康热度不减,让肿瘤防治知识深入人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