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洁 通讯员 沈悦涵
11月20日上午,以“多元 融合 创新——让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的《跨学科统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新书发布会暨京都小学课改实践成果汇报活动在京都小学二楼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
“现在的学科分的越来越细,人为地把知识按学科割裂开来,如果孩子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那么也就很难活用在生活中。”京都小学校长洪俊说,跨学科统整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科和学生之间的钟摆现象。
京都小学的跨学科统整有一个特点,是统整的国家课程。就是在国家教材里找到一个整合点,适合多学科整合教学,然后多学科老师同上一堂课。比如以“礼物巧包装”为主题,这堂课整合了五年级上美术中的色彩搭配知识,以及数学中的立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点,以解决这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2015年学校率先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为期一周的试点。这周的课表是重新编排,上的都是跨学科统整课,效果很好。而后,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拓展,每学期各年级至少开展一次跨学科统整周,来进行统整学习。“因为这些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涉及到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洪俊说。
为了更好开展跨学科统整,学校在教研上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备课,而实行年级组所有老师一起备课。“以前老师都是纵向地备课,只关注本学科的知识。现在他们横向备课,不断思考有哪些知识还可以跟其他学科一起整合教学。这让老师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很大的提升。”洪俊坦言,学校已经把这6年来老师们探索的小学国家课程中适合跨学科统整的教学案例整理集结成书,这些研究也受到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家的多轮点拨指导。希望这本书可以给探索跨学科统整教学的同行们以启发借鉴。
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也来到了现场。致辞中,他代表教育局感谢省市各位专家对京都小学的关心和支持,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和成长。京都小学是一所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这几年学校依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支持,在跨学科课程统整实践研究以及发起成立运河沿岸学校联盟等方面,都做了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自豪地表示:今天的课改成果背后是校长和一线教师团队的努力,一位好的校长必定会带起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代好的教师必将成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编辑 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