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院外教太拼了,心系线上直播,最大障碍竟是中文论证

杭州新闻 2020-03-07 11:20:00 5.5w阅

通讯员 李冠琳 记者 方秀芬


长城上直播、13小时时差在线答疑、打造专属直播间……跨越时间、地点,浙大城市学院老师们细心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适应网课带来的新挑战。为了上好网课,老师究竟有多拼? 


坚持线上直播,克服语言障碍

钉钉直播申请需要经过一系列实名认证和中文操作,在许多外教选择录播教学的情况下,外院来自美国的Nathan老师决定迎难而上,坚持和中国老师一样的直播在线授课方式。

“语言是最大的问题,钉钉软件中有些英文翻译得不标准。”在中文软件上申请直播对Nathan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主动寻求朋友帮助,把护照上传申请实名,并在教师群中积极问中国老师关于钉钉操作问题。关于直播授课,Nathan也存在着许多担忧, “学生们能够看见我的脸、听见我的声音,但是我看不到他们。”但出乎他的意料,顺利开启直播后,他从学生们回答他问题的状态中看出,大家都积极参与课堂、和他互动,还有不少人给他点赞。 

“Nathan老师的直播非常流畅,而且他对于钉钉的操作也很熟悉,完全看不出是个新手,”电信专升本1901班的谢飞航感叹道,“课上我们问了许多关于他和美国的问题,他都耐心地和我们一一解答。”

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听课体验,Nathan在每次结束网课后及时在教师群中反馈相关问题,和其他老师一样在群里讨论。不为自己找借口,而是积极融入集体之中,语言障碍和技术难关都无法阻止他,Nathan用他的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网课体验。

登长城遗址,带领同学跨越时空

2月27日晚上,在课程《中世纪科学与现代生活》的钉钉群里,法学院老师胡小波正在位于山西宁武县宁武关的长城遗址上给同学们上课。

上课当天,为了确保直播能够顺利进行,胡小波准备了三部手机,并在开课前半小时到达教学地点,拍摄了许多景观照片,“考虑到如果直播时天气无法应对,就将现场、照片与直播三种形式相结合,尽最大可能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无形地将知识映入眼帘、化入心海”。胡小波希望能力争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带同学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

网上授课对许多老师来说,会感觉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总是缺乏一点温度,但胡小波认为:“这次网络授课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及时而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能为同学备上适合口味的那道‘菜’。”

由于疫情的原因,网络教学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如何使这道‘菜’能够长久供应,是我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后续我也会针对同学们‘口味’的改变,弥补网络教学中所缺乏的温度,将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进行更细致完善地打磨!”胡小波说。

自制俯拍器,打造专属直播间

新主播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打造自己的直播间?信电分院信息系系主任戚伟运用DroidCam软件将手机摄像头秒变电脑摄像头,配上支架还能秒变俯拍器,搭配白纸书写即可实现黑板板书的效果。

为了避免直播时突然没有声音的尴尬情况,戚伟在播时还用另外一部手机或者Pad加入课堂,实时掌握直播状况。

“录播给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直播给了学生更多的仪式感,两者各有优点。”戚伟认为,配合钉钉直播专业模式下的视频播放功能,还可以选用直播穿插录播的方式。对于必讲的知识点,可以提前录好视频在直播时进行穿插播放,而对于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讲解。

配上自制的俯拍器,在开播前配置好直播、录播与手写三种模式,戚伟在直播时便可从容应对各种突发局面了。


编辑 邹倩慧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