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浙派冬令膏方节现在开幕!”今天,在浙江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钱塘院区,国医大师葛琳仪和医院党委书记何强共同宣布今年膏方节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后,该院组织了包括全国名中医陈意教授在内的100多名浙派膏方专家分别在湖滨、钱塘、西溪三院区开展膏方义诊,为热情的市民把脉问诊。今天下午,该院湖滨院区还在湖滨银泰综合体举办了“浙派膏方集市暨中医药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由各科室中医药专家组成的大咖团队进行现场服务,中医体质辨识、适宜技术体验、膏方制膏、名贵药材辨识以及科普讲座等环节,人气高涨。
浙江省名中医、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指出,膏方是传统中医用药膏、丹、散、丸、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辨证后按照中医理论开出处方。膏方的熬制需要道地药材精心熬制,再加胶类药物等收膏制成的膏状制剂,集“营养、滋补、预防、治疗”于一体,既可以治未病,又可对大病后体质虚弱及慢性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调补、滋养的功能。
“膏方的品质对于膏方的功效发挥起着决定作用。”高祥福指出,一料好的膏方,首先需要由中医师精准辨证,然后精准开具处方,再由中药师精准选用调剂,严格把关药材质量,最后再由煎膏的中药师,按照规范的工序和严格的工艺要求完成制膏。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好”——好专家,找对症;好药材,保疗效;好工艺,保质量。当前浙江省中医院除了开展冬季浙派膏方进补工作,也在努力打造四季膏方,争取让膏方更好融入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
“膏方,具有针对性强,保存时间长、服用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工作压力大,就诊不方便的人群使用。”浙江省名中医、省中医院副院长、湖滨院区管委会主任林胜友指出,浙派膏方针对江南一带人群体质基本情况,立足于疾病预防和改变亚健康人群的状态,既博采历代医家传统经典名方和经验结晶之长,又融入了现代医学科学理念和规范、严苛的加工工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精华。但要想更好地发挥膏方作用,不少人还需要先吃“开路方”。
林胜友强调,中医在开具膏方时会详细诊察、仔细辨证,但膏方往往会选用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滋补中药,有难以消化吸收的可能性。“三类人群需要先吃开路方,第一类是舌苔厚腻、湿气重的人群;第二类是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如盲目服用膏方,不但会影响对膏方的消化吸收,还会加重脾胃负担,对身体健康产生隐患;第三类是出于发烧、感冒等疾病人群,也要先进行调理治疗。”林胜友建议,需要膏方调理的人群应该在吃膏方前半个月左右开始调理脾胃、清理肠道,对身体进行“修桥铺路”,以免虚不受补或闭门留寇,为之后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提高疗效。同时,建议上述人群在使用汤药前还需进行1周至2周试探性调补,观察服药反应,再在正式开具膏方时作适当调整,即为“开路方”。
根据个人在服用“开路方”后的身体反应,开出一张真正适合个人体质的膏方,尤其是对一些病情复杂且需调理的人来说,“开路方”可给之后的膏方提供更为正确、妥当的指导,使膏方更切合身体情况,做到个性化膏方,使膏方进补更加有效。
“能够量身定制一副膏方那自然是最适合自己的,但不少网友通过各种渠道向医院反映,特别是年轻亚健康人群纷纷表示,虽然身体真的需要‘被调理’,但真的没时间线下就诊。”高祥福表示,近年来,医院一直在践行“让中医药助力健康美好幸福生活”这一理念,针对年轻人没时间调理的情况,特地研发了三款平价亲民的平补膏方——填精益肾提神膏、养血调经美容膏、健脑益智膏,并在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帮助年轻人调养身体。
浙江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夏永良主任中医师表示,相较于传统膏方,平补膏方具有普适性强,适用人群更广、服用更方便的特点,价格也相对低廉。比较适合工作压力大,就诊不方便的人群使用。
浙江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何强表示,今年医院不仅在三院区和互联网医院线上同步启动膏方节,还将积极推送中医药文化以集市、以夜市、以研学之旅、互动体验之旅等形式,主动走出诊室、走出医院、走出医疗圈,不断走进商圈、走进景区、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他指出,近年来医院不断推动中医药融入生活、促进健康、提升幸福感,从中医药健康茶饮,到膏方养生调理,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到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