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千年窑火,釉色生辉”龙泉青瓷非遗文化实践团:千年窑火照匠心 青春设计焕新韵

杭州新闻 2025-07-22 19:50:00 7.7w阅
实践团队介绍

实践团队名称: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千年窑火,釉色生辉”龙泉青瓷非遗文化实践团

指导教师:魏笑筠、周楠、王雨轩

学生负责人:张昊

投稿主题:第二大类【青寻·“红船精神”的时代发展】

实践目的与意义

今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通知作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战略部署20周年。龙泉青瓷作为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瑰宝,其以“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韵蜚声中外。杭职大“千年窑火·釉色生辉”龙泉青瓷非遗文化振兴实践团队走进丽水龙泉,以“深化龙泉青瓷活态传承,激活乡村产业动能”为主题,近距离对话青瓷匠人,用沉浸式实地调研发掘瓷器的历史价值、技艺精髓与美学精神,寻迹探访大师之作,感悟工匠精神之韵,探索非遗文化创新之路。

实践时间与地点

2025年7月1日至7月15日,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

实践过程及成果

初心萌动:十年深耕孕育实践火种

早在2015年,一批批龙泉青瓷便进入了杭职大内的“浙乡非遗馆”,师生们发挥设计专业优势,对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传习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创作设计和产业跟踪。10年来,这一校地合作从未间断。这也在杭职大一批又一批学生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火种。

早在实践团队统一集结出发之前,指导教师魏笑筠给自己,也给队员们确定了一个“小目标”:这次社会实践,无论如何要跟随青瓷工匠大师,亲身体验一次青瓷制作工艺。这个念想萌芽于2021年,杭州职业技术大学成功立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魏笑筠是课题组一员,参与了龙泉宝剑、龙泉青瓷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当时她就在想“这千年窑火,为什么能传承不息的匠人精神?龙泉青瓷工匠身上又彰显了怎样的独特魅力?”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战略部署二十周年之际,魏笑筠下决心今年组建一个实践小队,希望能从龙泉青瓷非遗文化的深度体验者、忠实记录者与创新传播者的视角,和同学们一道感悟非遗活态传承,用青春的心寻找非遗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用专业的设计创作特色文创,把“乡村美学”融入乡村振兴新业态。

躬身沃土:多维探寻感悟传承真谛

2025年7月1日开始,团队扎根浙江省龙泉市,展开多维调研。

对话大师,叩问匠心之源。团队先后走进“青凉河宾”胡少芬工作室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大师工作室,深入探讨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共同探寻突破龙泉青瓷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以及适合文创设计的可行方向。胡少芬一席话“青瓷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胡兆雄以“青瓷如人,需养气韵”阐释传统与创新融合之道,强调“创新必植根传统”。大师们半个世纪的坚守,让队员们深刻体悟青瓷“技与艺”“守与变”的辩证哲学。

循迹千年,触摸文明基因。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队员们感悟青瓷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发展脉络、文化魅力。深入下樟村、宝溪乡等地,他们穿行于青石巷陌,寻访村中长者,聆听那些口耳相传的青瓷往事与乡土记忆,他们俯身拾捡散落瓷片,勘探依山傍水的古窑遗址,结合“窑神”信仰口述史,运用“技、器、人”三位一体研究方法,还原青瓷生产的历史图景。这份来自田野的“泥土气”,为实践团队提炼“乡村美学”、讲好青瓷故事注入了鲜活而独特的素材。

沉浸体验,激活创新灵感。团队亲历宝溪乡开窑盛典,合力撬开灼热匣钵瞬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迹与热浪扑面而来,匠人执着令人动容。在宝溪国际竹建筑文创村落,“竹钢”材料展现的传统智慧现代转化,为青瓷文创产品设计注入生态可持续理念。在近代陶瓷考古先驱陈万里故居,泛黄手稿更激发了实践团队守护文明薪火的责任感。这住溪村红军街上,浙西南革命精神涤荡心灵,促成团队萌发设计“青火·红魂”双脉研学路线的计划。

薪火相传:青春赋能凝结实践硕果

走过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如今,青瓷仍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形态中不断折射或放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入又衍生出青瓷的万般形制,吸引无数匠人不断突破“瓷的边界”。从大师案头的精妙绝伦,到古村山野的质朴遗存,从开窑的滚烫现场,到竹构的创新空间,从遗址的厚重土层,到红色文化的精神标高,实践小队的足迹丈量着青瓷文化技艺与文明的根系。他们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真正理解真正领悟了“活态传承”的深刻内涵,青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取材于脚下这片大地,灵感在日常的生活烟火,兼具开放务实、守正创新的精神,传统不是标本,是涌动在当代脉搏里的永恒生命力。

实践团队聚焦提炼青瓷文化符号,启动“釉色新生”文创计划,研发2026年马年系列的12套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结合非遗传承、红色基因与现代创新,打造的“青火·红魂”双脉传承——龙泉青瓷非遗与红色文化研学之旅获当地文旅部门采纳。尤其纪录片《窑火千年》超10万次的网络播放,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播潜力。这些成果生动诠释了团队提出的“非遗+”模式,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年方案。

龙泉青瓷,承载着千年岁月沉淀的匠心。这次弘扬工匠精神的传递之旅,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重要论述的生动践行,也是对建设文化大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呼应。


责任编辑:邹倩慧
审核:王厚明 陈浩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