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理解美丽浙江—魅力杭州”暑期社会实践团:中西学生互学互鉴,外语赋能国际传播

杭州新闻 2025-07-29 15:30:00 1.2w阅
实践团队介绍

实践团队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理解美丽浙江—魅力杭州”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教师:戚钟辰、李奇贵、熊乙婷

学生负责人:雷洁、李梦洁、顾琢言

投稿主题:第五大类【青荐·“杭州故事”的青春推介】

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由40名中国学生和34名西班牙学生共同组成的浙外“理解美丽浙江—魅力杭州”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历史街区、湖州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了解“一带一路”的发展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次活动是以“外语+文旅”专业赋能“当代浙江”“当代杭州”国际传播的生动实践,旨在构建中西青年使者共创共述的国际传播新模式。 

实践时间与地点

2025年7月6日-16日,浙江省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湖州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文三路数字街区

实践过程及成果

7月5日,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事孟宇宏前往巴塞罗那机场为赴浙江外国语学院参加“理解美丽浙江”青年使者学习交流计划(YES项目)的西班牙中学生送行。6日,中国学生团队在萧山机场先后接到了来自于西班牙的实践团队成员。在短暂地休整与相处一天后,8日正式开始此次中西青年共探浙江之美的实践活动。

此次暑期实践精心安排了传统服饰与演变、历代绘画中的商与贸易、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舞龙舞狮焕新生、茶文化与宋代点茶、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从丝绸之路到义新欧铁路、浙江的跨境贸易与科技发展等8大主题的讲座分享与调研活动。

实践团队的中外成员通过浙外特聘副教授前智利大使Claudio Rojas以区域国别为视域的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为例证,为中外团员讲述了外国专家眼中的浙江教育国际化成就。实践团队成员,来自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安龙表示:“正是浙江包容并蓄、脚踏实地、包容开放的教育理念,使得浙江成为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先行省。”

当实践团队成员走访调研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历史街区时,运河宽阔干净的水道,依然还在承担着货运和部分客运职责,让团组内的成员Francisco不禁感叹道:“水系的治理和沿线开发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比如我的家乡,西班牙南部的瓜达基维尔河,沿线业态相对单一,部分河道也没有像大运河这样合理地加以管理和利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该如何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领用”。

实践团队在王馆长的带领下,走进湖州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认真学习第一片家蚕绢片的历史,了解丝绸制作工艺和流程,团队负责人雷洁表示:“馆内有个关于蚕丝制品的展览特别有意思,其中包括了绮、锦、缎、绫、缣、纱、绸、绢等不同类型的成品。同样的丝字旁,竟然可以包含如此多的文化含义,如果以此为切入点,做一个国际传播的科普成果,既可以通过有趣的实例讲述汉字构字,又可以借此讲述中国蚕丝制品的多样性。”。在调研中,团队成员还发现,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无论是宣传片,还是宣传产品国际化程度都较低,缺少英语配音或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钱山漾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因此,团队与王馆长进行了讨论,并确定后续组建翻译队伍,为钱山漾文化中心提供外语展程素材和讲解服务。

7月13日和15日,实践团队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文三路数字街区,一同感受中国速度。在两地调研时,学员们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和浙江精神。“虽然两者眼看着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们发现,义乌的发展和宇树科技等科技企业的诞生都离不开浙江省开放进取实干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成为我们国际传播的一个主线,并且据此串起一系列的实际案例。”团队成员李梦洁表示。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讲座与调研活动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更加全面、生动、真实的当代中国和浙江画卷,也为实践团成员合作共创国际传播素材与脚本提供了基础。中西学生团队还联合运营海内外平台帐号,实时记录并分享活动精彩瞬间,将线下成果数字化传播,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故事。来自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团队成员Darwin说的:“浙外让我们看见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而我们也成了西班牙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据悉,本实践团队是在我驻巴塞罗那总领馆的指导下,与泰德国际学校、中欧未来教育、塔拉戈纳中文学校等西班牙当地机构进行合作,旨在通过国际暑期实践的形式,实现中外学生团队合作,利用各自的外语背景和知识赋能“当代浙江”和“当代杭州”的国际传播,让更多“杭州印记”“浙江故事”通过青年使者走向世界,让中西文明在互鉴中绽放更亮的光彩。


责任编辑:邹倩慧
审核:王厚明 陈浩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