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览 · 关注 | 浙东唐诗路必打卡!国清寺隋刹钟声、江心屿“朝朝朝” 奇联、大佛寺新貌……山水藏诗

杭州日报 2025-08-22 07:00:00 3.8w阅
作者 胡正武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天台山是我的家山。我与浙东唐诗之路之缘,也是我读大学时因《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一诗,而让我对家乡的山水与唐诗结下不解之缘。

从竺岳兵先生发起“剡溪——唐诗之路”倡议,并将其公之于报纸开始,我就很有兴趣,迄今已有三十多年。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从古到今,越地(相当于浙东)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长期保持浙东首府的地位,它的自然与人文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价值,像这条浙东唐诗之路就有许多待解之谜,它产生在一个十分偏僻而且交通十分不便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谜。

这本《浙东唐诗之路名物遗迹研究》,是试图解谜的一种努力,也是延续此前对浙东唐诗之路的情感与兴趣。走访的浙东诗路胜迹,有令人欣喜、印象深刻的,也有不少感叹甚至惋惜的。

绍兴新昌的大佛寺是知名度很高的胜迹,我最早到大佛寺是在1994年冬首次参加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会场就在大佛宾馆,因数度往游,其整体范围远没有现在这么大,近几年亦屡游旧地,景区建设日新月异,而今的大佛寺远胜往昔。除景观外,在诗路文化研究和文旅融合诸方面也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新昌和浙东诗路文旅的明星。

剡溪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黄金水道,这条发源于天台山石梁飞瀑的清流,古往今来,迎接了多少骚人墨客的芳踪?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一直是著名的典故,我在大学的课堂上就记住了王子猷的名言“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它的发生地当在剡溪边上。

2018年暑假,我带学生作诗路社会实践时,依导航寻访到嵊州戴溪村,满心欢喜以为找到雪夜访戴事迹发生地,及至下车一看一问村民,方知张冠李戴,是空欢喜。到翌年台州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与台州市咨询委、台州市社科联组成调研队,找到嵊州逵溪村,是一处远离剡溪的山上,有几间简易旧屋,居住着一位现在的“隐士”,谈吐出俗,称此地为戴逵隐居处。

随后,我还带学生走访逵溪村一次。但在心中存有疑惑,在写作雪夜访戴一节时,经过反复阅读《世说新语》和越州、剡中史志记载,并请教嵊州诗路文化研究专家,比对逵溪村等几个地点,确定原嵊县城附近的艇湖较为相近,也有方志的依据,提出恢复王子猷雪夜访戴遗迹,为嵊州诗路文旅增色的建议。

我造访国清印象最深的还是随浙江电视台浙东唐诗之路大讲堂栏目组在山门外选景。国清寺门口一带参天的古木、冲霄的高塔、悠扬的钟声、婀娜的香烟与丰干桥头的隋代古刹照壁、幽深曲折的“双涧回澜”等构成超凡脱俗、清心静虑的独特境界,令人难忘。

若从台州往南行到温州,尤以“诗岛”著称的江心屿为难忘。江心屿在唐朝被称为孤屿,处于瓯江(唐朝称为永嘉江)下游水中央,孟浩然从灵江(唐朝称临海江)台州湾到达温州湾瓯江,在上浦馆登陆,受到他的少年同学张子容的热情接待,陪游江心屿,孟浩然心情舒畅,作诗有“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之句,以记其事,播于人口。

江心屿上名人名胜众多,如谢灵运登临过就建有谢公亭,纪念孟浩然的“浩然楼”,还有纪念宋高宗赵构、文天祥的所在,这两人都是避难于此。有温州本地名人王十朋的读书处,还有一座名寺江心寺,其大门口的一副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蕴含妙趣,发人会心。

浙东唐诗之路名物遗迹无数,我走访的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若要寻求其中胜迹胜景、名人名作、妙理妙诗……不妨手此一册,驾往其地,身临其境,体验思接千载,饱览其景的其中味吧。

《浙东唐诗之路名物遗迹研究》

胡正武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责任编辑:于佳
审核:丁以婕 高峰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