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述忆家国·星火同绘”实践服务团:烽火故事铭铁骨,童笔丹青绘山河

杭州新闻 2025-07-21 19:02:00 2.5w阅
实践团队介绍

实践团队名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述忆家国·星火同绘”实践服务团

指导教师:郭春娟 张莲

学生负责人:徐镯瑜

投稿主题:第二大类【青寻·“红船精神”的时代发展】


实践目的与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实践团以“述忆家国·星火同绘”为主题,深入社区与校园,寻访老兵、采集口述史,借绘本、朗诵、情景剧等创新形式,把宏大叙事转化为儿童可感、青年可悟的身边故事,让红色基因在童声与青春中接力。活动既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抗战精神,又探索“宣讲+美育+实践”的沉浸式育人路径,培育时代新人,助力“红船精神”薪火相传。


实践时间与地点

2025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


实践过程及成果

实践团成员与文海凌云小学学生合影

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述忆家国”红色口述史育人工作室的指导下,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星火同绘”实践团走进钱塘区白杨街道云滨社区、南星街道水澄桥社区、杭州市文海凌云学校等地,开展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创新采用多元形式,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讲述峥嵘岁月,带领青年学生共同绘制红色主题手绘本,将抗战故事跃然纸上;更以情景演绎的方式重现红色故事,让历史“活”起来。

寻访老兵记 笔墨存峥嵘


实践团成员寻访了105岁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及家属等对象,老兵们略显蹒跚却依旧挺直的身影让大家印象深刻,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更深深触动了每个人。

这场慰问不仅是一次温暖的探访,更像一堂鲜活的红色党课。年轻的团队成员们在老兵的讲述里触摸历史的温度,也在这份双向的感动中,读懂了 “坚守” 与 “担当” 的分量。

实践团与南星街道、水澄桥社区、杭州市上城区益笕蓝拥军服务中心等单位成员的合影

实践团成员与105岁抗战老兵合影

童声传星火 宣讲照初心

实践团走进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沉浸式红色宣讲活动。

实践团成员参加2025年云滨社区第九届七彩小先锋暑期夏令营开幕式合影

实践团立足浙江大地深厚的革命传统,深入挖掘杭州的红色历史开展宣讲,将“从南湖红船出发”的初心故事、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热情、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如今钱塘区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生动实践,有机串联起来。

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云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坚定的童声宣告着第九届七彩小先锋暑期夏令营——“Young青春 童心遇见未来”正式启动,开启了融合科技探索、红色传承、安全教育与创意实践的夏日旅程。实践团成员化身为红色导师,将“红色口述史”融入夏令营,现场展示了今年采集拍摄的百岁老人刘泽祖等老兵的口述影像,老兵们“把一生交给党,永远跟党走”的铿锵誓言令在场的同学们热血沸腾,全体营员紧握拳头庄严宣誓,誓言掷地有声,表达着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全体师生一同观看老兵口述影像

全体营员紧握拳头庄严宣誓

实践团成员胡佳雯、潘艺佳、陈亦萌以朗诵的形式开启了“走心”宣讲。八十载光阴在钱塘潮涌中流转,钱塘江大桥钢索上的硝烟虽已散尽,茅以升先生炸桥时含泪的抉择、高志航战机划破长空的轨迹,仍在城市血脉里清晰如昨;西湖晨雾中的岳庙铜钟轻叩八十年,“精忠报国”的千年回响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本次宣讲摒弃了宏大叙事,聚焦于发生在身边的、可感可触的杭州红色故事,通过师生们饱含深情的讲述,故事变得格外鲜活感人。

指导老师和三位实践团成员在朗诵《烽火杭城八十载 薪火相传少年志》

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博览馆举办的浙东红色金融货币展前,郭春娟老师结合现场的实物陈展与图文讲述了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货币的发展脉络。同学们学习了抗战时期浙东地区红色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抗币的印制流通与货币斗争的战略智慧等内容,看到了浙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了解了红色金融对抗战胜利的深远影响及其对当代金融发展的启示。实践团成员纷纷感慨,作为财经院校的学生,革命先辈们在金融战线上的奉献精神值得新时代青年赓续传承。

郭老师讲述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货币的发展脉络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了党建引领下的青年服务品牌建设情况。郭老师结合党支部与云滨社区在青春治理、青春志愿、青春共享等方面开展的深入合作,详细讲解了具体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服务青年的创新模式。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积极交流,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深化了对基层党建引领青年工作的认识,更感受到了党组织在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方面的强大力量,更激发了自己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热情与担当。

绘本绘山河 笔墨映丹心

当抗日战争故事与绘本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当革命历史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展现,又会在青少年心中点燃怎样的光芒?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薪火,实践团走进杭州市文海凌云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在此展开。实践团成员突破传统形式,以创新画笔激活红色记忆 ,他们俯身向孩子们讲述绘本故事,教孩子们勾勒轮廓,而孩子们则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认真倾听,小手指捏着彩笔在纸上跃动,将一段段抗战口述故事凝于画纸。从选色到勾勒线条,孩子们全程投入,让沉睡的历史在绘本的斑斓色彩里苏醒,让不朽的伟大抗战精神在笔尖的流转中传承。

绘本的创作历经波折,选题要从众多的抗日战争故事中反复甄选,耗时耗力,如何把严肃的叙事改写为儿童语言、让图文承载爱国主义情感与价值观,更令实践团成员绞尽脑汁。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半个多月扎实的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先在提取完成了80篇老兵抗战故事提取,随后以这些故事内容为主线,精心构思绘本各页的画面和文本,设计出了红色绘本范本,为后期的绘本教学和共同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前期红色故事提取及范本创作

实践团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绘本走进小学课堂,用孩子们易懂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他们将英雄慷慨就义的壮举、抗日民兵智斗碉堡的巧思,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表达,让一个个英雄故事深深印在孩子们心里。  故事分享后,实践团成员铺开画纸、分发画具,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创作红色绘本。从线条勾勒到色彩填充,大学生们耐心引导,鼓励孩子们用画笔展现心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场景。低年级学生不会勾线,只会简单上色,实践团成员就帮助他们一起打稿勾线;高年级学生有创意想法,实践团成员便笑着支持他们大胆发挥。 历时一周的时间,一张张充满童真的画作新鲜出炉。当这些作品被逐一拼接,一幅连贯的抗战画卷缓缓展开,成为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的生动见证。

 根据精心创作的绘本,实践团还开展了“读绘本、讲故事、演绘本、办展览”等系列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更多的红色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文海凌云小学小学生合作绘本展示(部分)

实践团成员与小学生绘画过程展示

四、舞台演春秋 初心照未来

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情景剧演绎活动,以抗日小学的故事为起点,带领小学生们踏上了一场从纸面到舞台的沉浸式旅程,让英雄精神在表演中扎根,让红色记忆在互动中鲜活起来。

演绎实践团队合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组织犹如日光,照亮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少年英雄肩负起了抗日救亡的重任,书写了不朽的传奇。实践团根据郇堡模范抗日小学的办学事迹创作演绎剧本。围绕“抗日教育启蒙”“破袭铁路阻敌”“军民鱼水情深”三个核心场景,而实践团的成员们化身红色导师,带着对历史细节的敬畏,将这些画面拆解、重组,编织成一幕幕可感可知的舞台剧本。同时,为了让每个场景都经得起推敲,大家反复查阅史料:抗日时期的儿童团如何传递消息?八路军和老百姓对话带着怎样的方言特质?角色服装、道具摆放都力求贴合历史背景。当分镜剧本最终成型,那些原本印在纸上的人物、情节,在新时代焕发了光彩,静态的红色记忆,即将在舞台上“动”起来。

小演员们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小演员们在表演

红色情景剧“烽火课堂”剧组合影

实践团指导老师、“述忆家国”红色口述史育人工作室主持人郭春娟说,“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同学们总觉得书本上的英雄很遥远,身边人讲身边事其实更能打动人,我鼓励学生一定要利用好抗战口述资料,创建‘宣讲+绘画+演绎’实践模式,把英雄事迹转化为更加生动的叙事表达,让红色故事浸润更多青少年心灵,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邹倩慧
审核:王厚明 陈浩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