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位患有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老病号”王大爷,他因在家中提起一桶水后,突发呕血,被家人紧急送医。经急诊内镜检查,发现其食管内曲张的静脉因腹压骤增而破裂,正呈活动性喷血,经消化内科团队全力救治,目前病情稳定已出院。
这一病例凸显了肝硬化患者一个简单动作背后隐藏的致命风险。据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导致肝脏血流受阻,压力极高的“门静脉”血流被迫“抄小路”,改道至食管和胃底的静脉,使其像被过度充气的气球一样膨胀、扭曲、管壁变薄。这些静脉压力极高、脆弱不堪,任何轻微的刺激(如粗糙食物、腹压增加)都可能导致其破裂,引发致死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为何一个动作就能引发大出血?
1. 腹压的“致命一击”:提重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行为,会瞬间增加腹腔内的压力。这股压力会直接传导至本已高压的门静脉系统,导致本就脆弱的曲张静脉内压力骤增而破裂。
2. 食物的“物理切割”:未经充分咀嚼的粗糙、坚硬食物(如坚果、油炸物、带刺鱼肉)在通过食管时,可能像刀片一样直接划破薄弱的静脉壁。
3. 疾病的“必然进展”:随着肝硬化病程进展,门静脉压力会持续升高,静脉曲张程度会不断加重,出血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
警惕这些出血的征兆
1. 呕血: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块,提示出血量大、速度快。
2. 黑便: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会排出像柏油一样黏稠、乌黑发亮的黑便。
3. 全身症状:可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等贫血和休克早期表现。一旦出现任何上述症状,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就医。
出血急救与核心治疗
1. 立即平卧,禁食禁水: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并严格禁食禁水,为内镜治疗创造条件。
2. 紧急内镜下止血:这是抢救的首选和关键方法。医生通过胃镜找到出血点,可行套扎术(用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像“打补丁”一样封闭破口)等,能迅速、有效地止住出血。
3. 药物与支持治疗:使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快速补液、输血以维持生命体征。
4. 后续预防治疗:度过急性危险期后,仍需定期复查胃镜,并根据情况进行预防性套扎治疗,同时长期服用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生命线的日常守护 预防首次出血和再出血是长期管理的核心
1. 饮食“软烂温”: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任何粗糙、坚硬、过烫的食品。
2. 生活“防腹压”:绝对避免提重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大便通畅。
3. 遵医嘱,定期查: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禁止自行服用伤胃药物(如止痛药)。务必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风险。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虽凶险,但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提醒广大肝硬化患者及家属:时刻警惕,规范管理,才能守住这道“生命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