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土成“金”!“星创环保”五大生产基地今天集中投产,助力杭州、温州“无废城市”建设

杭州日报 2025-07-08 20:18:00 6.2w阅
记者 骆炳浩

7月8日,温州海螺集团旗下浙江星创环保集团位于杭州、温州的五大生产基地集中投产,并同步发布最新的两项技术成果——工业油泥离析分层、飞灰固废资源化再生技术。这不仅意味着星创环保集团“三废”变“三宝”的固废处理从产业化迈向规模化,也标志着杭州、温州两地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固废和环保治理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星创环保”用6年时间专注“一堆泥”,从淤泥制无机生态石起步,到创新盾构泥制回填材料和混合砂浆、污泥制生物质燃料技术,再到工业油泥离析分层、飞灰资源化再生技术,形成五大固废转化核心技术,致力破解“固废围城”难题。“‘吃进’淤泥,‘吐出’生态石材。”据海螺集团常务副总裁、星创环保集团总裁邵璋介绍,“泥制石”技术核心在于解决泥与水的分离难题,通过特殊工艺改变淤泥亲水性,使其固化成“石头”。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的研发灵感源自生物医药领域的血浆分离重组技术,研发团队经多次试验,成功实现淤泥改性,生产过程无需烧制,脱水压制产生的水可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无污染的环保标准。单条无机生态石生产线每年可消纳8万吨左右淤泥固废,创造2500万元产值。今年2月,浙江省工程渣土常态化治理工作专班办公室(省住建厅)发文公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名单,“星创环保”的“泥制石”项目成功入选。

盾构泥制路基回填土技术,则运用破胶改性、深度固化等核心工艺,将地铁隧道施工产生的盾构泥进行资源化利用转化为路基回填土材料。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配方,产品抗压强度达到0.8MPa以上时可用作路基底基层或路床填筑材料,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时可用作路基稳定层材料,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碎石用于路基基层。

这次投产的“星创环保”杭州生产基地,位于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场口新区,占地15亩,包括新建两条无机生态石生产线和一条盾构泥制回填土生产线,年综合消纳建筑固废超50万吨,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

在杭州生产基地的车间里,记者目睹了变废为宝的神奇“魔法”——从杭州某地铁工地运来的泥浆首先进入储罐,通过添加“星创环保”自主研发的复合固化剂,先经过第一道的初步搅拌混合,调动盾构泥中原先药剂的参与反应,形成初步强度;随后经过第二道材料的搅拌混合,进入深度固化和强度提升环节,使得特制的胶凝材料与原先激发强度的泥土颗粒发生链式反应,生产出符合工程施工需求的回填材料。

星创环保杭州公司副总经理陈庆文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传统填埋1万吨盾构泥至少需要占用2亩土地,而我们的技术能将其转化为6000多立方米路基材料,若按盾构机每掘进一公里产生将近10万吨盾构泥计算,地铁工程100公里线路计算,可减少土地占用2000亩,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压力。”

在集中投产仪式现场,“星创环保”与中国宝武环科温州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高原油气装备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隆控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擘画未来发展新篇章。

目前,“星创环保”发展态势强劲,产业化布局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形成了“三角一省”的产业格局。在浙江省内,除已建成的温州和杭州五大生产基地外,还与物产中大环境合作成立省域公司。按照计划,年内将在杭州余杭、宁波、金华等地投建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全省覆盖。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上海隧道股份)等国企紧密合作,已在上海宝山区、闵行区等地投建生产基地,并逐步向上海全域及整个长三角地区辐射。珠三角地区以广东省为核心,与广晟建设集团合作成立省域公司,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积极布局生产基地,逐步向广东全域推进并辐射珠三角。西南角以川渝为中心,成都、绵阳、重庆、贵阳等生产基地也将于年内陆续落地。

海螺集团总裁、星创环保集团董事长邵少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星创环保”有着宏伟的发展蓝图,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在全国100个城市建成500条生产线。通过规模化发展,实现超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的目标,全力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标杆企业,为“无废城市”建设和绿色循环发展贡献具有示范效应的“星创方案”。

 


责任编辑:骆炳浩
审核:赵玉福 裘一琳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