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就业忙,浙江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浙外”)跨境电商专业应届生叶俊豪快人一步,眼下已顺利入职杭州水生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公司在TIKTOK、亚马逊等平台的电商销售与运营工作。“专业对口,通勤方便,从学校坐地铁仅一站路,有3名同学与我同批入职。”叶俊豪的工作地点位于西湖区留下街道汇峰国际写字楼,这里集聚了多家浙外校友企业。
7层的汇峰国际D座使用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被浙外毕业生亲切喊作“校友楼”。3天前,这里正式挂牌浙外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据留下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年底筹建以来,园区已招引24家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其中近半数与浙外相关,6家为校友企业,涵盖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街道提供政策支持,学校输送人才,写字楼负责运营,三方合力打造集跨境电商运营、人才培养、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校友企业回归带来产业集聚,更反哺母校人才培养与就业
这种集聚效应正吸引更多校友企业回归。今年年初,该校跨境电商专业17级毕业生刘志灵把一手创立的杭州景烁贸易有限公司从外地迁到园区,惊喜地发现“邻居”是另外5家校友企业。
“租金有优惠、设施配套全、产业链完善、就近能招人,这为初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实打实的帮助。”刘志灵说,校友间的交流不仅激发创意,更促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我们今年打算用AI客服来降本增效,隔壁一家学弟创建的公司正好和我们业务对口,一拍即合。”目前园区内24家企业已形成覆盖技术研发、平台运营、商品出海、直播带货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校友企业的回归不仅带来产业集聚,更反哺母校人才培养。“我求学时全国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不足十所,专业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母校培养。”搬到园区的几个月里,刘志灵多了一个“校友企业家”的讲师身份——定期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上实操课,还顺势吸纳了两名实习生。
“跨境电商3+1创新实验班原本就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如今产业园的建立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浙外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党委书记邱萍说,入驻企业通过拓展科技孵化、跨境直播等赛道,不断带来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领域岗位需求,“今年以来,已有103名学生进入产业园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最新统计到近期有158名学生向该产业园递交了求职意向。”
瞄准境外直播业务,推动“三园”协同发展
浙外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配备的共享直播间、智能选品区、智能化展示交易区等设施为跨境直播新赛道提供了支撑。产业园运营负责人沈琳透露,接下来园区将重点发展境外直播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浙外的英语、小语种专业学生以及留学生在这里能够“有的放矢、发挥所长”,成为这条新赛道的主力。与此同时,为了让全球更多跨境电商从业者受益,浙外推出了全国跨境直播微专业,不设报名门槛,通过开放式网课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们正推动‘校园+产业园+孵化园’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产业集聚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留下街道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园区内的杭州茶秘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小牛社进出口有限公司、号悟空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等企业仍在招聘,可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未来将持续推进“直播+平台经济+跨境电商”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