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挥手、微笑,把美好留给世界—— 背后是超过600小时的艰苦训练

杭州新闻 2023-10-10 16:24:00 3.7w阅
记者 项捷 西湖微融圈 柯杭吉 姚祥燕

日前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举行的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华丽震撼的场面、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令观众印象深刻,其中《璀璨共此时》《心心共相融》等节目中,都活跃着大量“00后”的身影。

“在闭幕式最后的嘉年华环节,我们一直边跑跳边呐喊,向世界来宾挥手致谢。”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00后”宋亦奇是参演者之一,这是她最难忘的亚运瞬间,“这些节目多达上千人参演,要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并不容易,背后的付出也成为了珍贵的记忆。”和她一样,演职人员中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超过了160人,为了这一刻,集中训练近百日,累计时长超过了600小时。

一个看似简单的挥手动作其实大有讲究,为了让手臂舞动更加自然、充满活力,演员们需要在3段不同音乐中,根据鼓点节奏的变化改变挥手的频率和动作。“快节奏音乐时,就要高频率挥手,如果没有平时的训练,一下就酸了。”同学们回忆,每次挥手练习都要伸直、伸平,一个动作就要反复几十次,刚开始训练时整个膀子都要麻好几天。最终演出时,同学们就绕着“大莲花”的草坪一直跑,浑身是汗。“嗓子都喊哑了,也顾不上手臂酸了,听到观众的欢呼一下就有力气了。”此情此景,让宋亦奇的眼眶湿润了。

同在该校读大四的黄思源从没想过,练好微笑也是技术活,嘴唇被风吹得干裂早已是常态。“导演常跟我们讲,要用每一个细节打动人,用最美的微笑让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青春活力。”他说,微笑练习并不容易,经常和同伴们四目相对着练习,力求自然,“想把中国大学生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世界。”

杭州亚运会已圆满落幕,在两周后的亚残运会中,900多名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青春少年将再次化身“小青荷”,在亚残运村代表团欢迎中心、竞赛信息中心、志愿服务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等领域提供咨询和服务。这两周内,该校将对“小青荷”们开展亚残运会相关理论知识、助残技能规范等通用培训,全力保障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做得更到位。

责任编辑:项捷 黄冉
审核:毛长久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