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西湖以西的湖西秘境,在这里有一条隐秘的宋韵游线

杭州新闻 2021-12-23 17:14:00 17.6w阅

记者 俞倩

西湖的名气响当当,但是西湖以西的湖西区域对于游客来说仍是小众秘境。比如浴鹄湾、乌龟潭景区,景致秀美,适合放松游览。除了风景外,在这湖西秘境中还隐藏着一条隐秘的宋韵游线。
“武”--武状元坊

湖西宋韵游线就从武状元坊开始吧。武状元坊位于三台山路浴鹄湾西侧。南宋时,南高峰顶曾设比武擂台,当时盛况空前。嘉定七年,右榜武状元刘必方就是在南高峰比武中一举夺魁,于是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状元坊。2003年,在西湖西进工程中,以宋代样式重建这座武状元坊,以志古迹。历史上对南宋的评价往往有“文弱”二字,而这座武状元坊证明了那个时代仍有尚武的英雄。

武状元坊所在的“三台云水”景区于2007年列入“三评西湖十景”。而“云水”二字除了点出这里的景观特色,也借用了北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名句,以颂扬埋葬在此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漫步三台云水中,如走入山水画廊。宋时美景,四季流转,想来并无二致,而隐藏在山水中的爱国赤子们的情怀更是被世人铭记。

“士”--苏东坡石像

沿三台山路前行,在花家山庄里,有这样一尊石像。石像通高约2.30米,造型是一文官形象,头戴幞头,身穿长袍,双手持笏于胸前。

据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尊苏东坡石像,同时这也是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苏东坡古代石像。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说起这座石像的故事,要从苏东坡在杭州担任刺史时说起。当时,因为西湖淤泥太软,为了疏浚西湖,苏东坡令工匠们挖慧因高丽寺旁的赤山硬土来筑湖堤。挖掘赤山的行动遭到了高丽寺僧人强烈反对。理由是挖掘赤山的土,会破坏风水,导致祸患。面对跪成一地的僧人,苏轼经过反复思量,毅然选择了生民百姓。

他凛然地告诉僧人们:“这件事由我而起,上天若降灾祸,就冲着我来,但筑堤之事绝不能耽误。我愿雕刻自身石像,为高丽寺护法。”

所以就有了你们眼前这尊苏东坡石像。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尊石像承载的不仅是苏堤千年的美景,高丽寺不绝的梵音钟鼓,更是宋时的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豪迈姿态。

“佛”--慧因高丽寺

沿三台山路一路行至法相巷,就来到一座精致古朴的寺院-慧因高丽寺。高丽寺始建于927年,原名“慧因禅院”。北宋时期,高丽国王子义天离国越海来此求法取经,并捐经、捐资,因而更名为“慧因高丽寺”。北宋到元末的三百多年间,高丽寺一直颇为兴盛,成为华严第一讲席。

现在看到的高丽寺是参照“古高丽寺图”在2007年重建而成的。重建的慧因高丽寺巧妙的将唐宋风格、江南特色和高丽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佛教文化博物馆的艺术效果。

寺中有一座“镇寺之宝”——国内形制规模最大的转轮藏!

宋时佛教文化兴盛,禅师们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散发佛学智慧。这一时期,中国也吸引着外来僧人学习佛法。所以才有了义天求法的佳话。

“景”--南高峰

出高丽寺,沿法相巷前行,就是南高峰的上山口。双峰插云,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各有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名。

南宋诗人王洧有《两峰插云》诗云:

浮图对立晓崔巍,

积翠浮空霁蔼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

南高天近北烟低。

800多年前,“双峰”曾是南宋临安城的制高点。今天,站上南高峰的山顶,仍可欣赏开阔的城湖美景。

西湖美景与历史交糅。逛西湖就是要赏赏景,品品茗,听听故事。闲暇时,不妨探访一下湖西的宋韵魅力,美在眼目,美在心田,让人回味无穷。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