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一高三学子腹痛难忍 医生抽丝剥茧锁定“肠易激”

杭州新闻 2025-11-20 11:32:00 7.0w阅
淳安微融圈 胡堃苗

十一月的寒风渐起,高三学生小李却因突如其来的腹痛和反复腹泻,打乱了备考节奏。在模拟考中,他因频繁便意和腹部绞痛不得不中途离场。最终,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小李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入院接受系统治疗。

在高考备考的关键阶段,这类与情绪紧密相关的功能性疾病,影响了不少的学子。据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并非肠道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即掌管肠道的“第二大脑”——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肠道变得“敏感”和“激动”。导致其高发的原因包括:高考一轮复习关键期,持续的紧张与焦虑是诱发IBS的核心因素;天气转凉,肠道对刺激的耐受度下降,冷刺激可能诱发肠道痉挛;生活方式改变,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户外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延长,扰乱肠道蠕动规律。

科普时间

如何识别这位“肠道刺客”?

1. 腹痛与排便相关:腹部绞痛或不适,排便后显著缓解。

2. 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

3.伴随症状:腹胀、排便不尽感,或大便带黏液。

 系统治疗

1. 认知重建与减压:解释IBS本质,减轻心理负担,建立规律作息,尝试放松训练。

2. 精细饮食管理:引入“低FODMAP饮食”理念,避免洋葱、大蒜、苹果等高FODMAP食物。

3. 药物辅助:使用解痉药预防肠道痉挛,蒙脱石散帮助大便成形,益生菌重塑肠道微生态。

 为备考家庭敲响警钟

1.关注情绪,主动减压:家长应成为压力的“缓冲垫”,而非“增压阀”。

2.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饮食与身体反应,避开个人“肠道触发器”。

3.适时就医,科学应对:症状持续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十一月是耕耘的季节,健康的身体才是梦想最坚实的土壤。认识肠易激,管理好情绪与肠道,方能让我们在征途上步履稳健。


责任编辑:汪毅华
审核:程海波 胡月华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