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人才培养过程,浙大城市学院“畲乡民族村共富探索实践团”“非遗共富传统文化传播青年行实践团”“之江同心·浙里青春石榴红宣讲团”三支队伍,6月11日赴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灵山村,开展政校企携手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
本次活动由浙大城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地共建“之江同心·石榴红运河家园”、上城区清波街道党工委、海兰·石榴籽绘画工作室、双浦镇灵山村“灵硒馆”等单位共同举办。活动由浙江省民宗委智库专家赛来西·阿不都拉主持,上城区清波街道党工委委员汤安、浙大城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顾杨丽、海兰·石榴籽绘画工作室主理人黄海兰、湖北恩施致富带头人灵硒馆主理人卢云以及城院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师生代表等数十人参加了研讨。
来自湖北恩施的卢云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她受益于西湖区对口帮扶恩施的政策,带领家乡村民种植花椒和农产品致富。从花椒种植到商标注册,整个创业过程经历了3起3落,最终创出自己的品牌,如今又落户杭州再次创业。她先后荣获湖北省农民领军人物和致富带头人等多个荣誉。她说,一个人创业,要脚踏实地,这样会吸引更多人来慢慢关注你帮助你,还要有一种精神,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要有一种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心态,坚持下去。
上城区清波街道党工委委员汤安表示,此次交流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不断拓展思路和格局,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顾杨丽老师在交流中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而不是“筑牢”,是浇铸的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像金子一样浇铸交融在一起。顾老师一直以来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融入教学和研究中,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各类民族乡村振兴命题的赛事并获各种奖项。她表示,今天的联建形式有新意,并希望借此活动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金种子,将来开出大大的石榴花。
黄海兰老师分享了在创建海兰·石榴籽绘画工作室期间的感受。她重视少年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了让民族团结意识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每周六都会将自己创建的“蓝客厅”开放给孩子们,当作孩子们学习绘画的场所。
学生代表也汇报了这次交流活动的所获所得。畲乡民族村共富裕探索实践团负责人林敬媛表示,将发挥专业力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浙里青春石榴红宣讲团负责人寇新蕊说,从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得到了许多力量,并表示之后会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创新实践。
参加现场考察和专题研讨的师生代表,对这样的学习交流形式大加赞赏,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师生心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