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湖学”到底是门什么学问?专家说······

杭州日报 2021-12-09 14:46:00 5.2w阅

记者 杨君左 

通讯员 谈铮渭 钟佳燕


昨日上午(12月8日),湖州南太湖山庄里高朋满座,“太湖论学”高峰论坛暨“湖学”与江南儒学研讨会在太湖边拉开帷幕。“湖学”自北宋始,跨越千年,其学术精神和文化品格应如何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又如何将其在新时代里“流动”起来,以更好服务于当下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一场知识的盛会在太湖边热闹开场。

当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回溯宋韵文化之源,正值北宋“湖学”之始。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在湖州确立“湖州学法”,设立经义、治世二斋,强调价值优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措之于天下事业”,以“明体达用”的先进理念与实践路径开风气之先。从宋至清,“湖学”蔚然成风,成为江南儒学的中流砥柱,并为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从宋至清,在‘湖学’影响下,江南儒学蔚然成风。胡瑗也成为‘宋韵文化’的开创者和正脉所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表示。

湖州市委书记王纲说,从文脉演进看,“湖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从文化浸润看,“湖学”深刻影响着湖州大地的历史变迁;从文明传承看,“湖学”必将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持久力量。我们追溯“湖学”之渊源,就是重估“湖学”之价值,再现“湖学”之荣光。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在致辞中说,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湖州是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家底”,尤其是胡瑗创立的“湖学”,开辟了江南儒学的新境界。盛世豪表示,接下去希望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以“湖学”为代表的江南儒学能够在研究上有新突破,在平台载体构建上有新举措,在传承上有新形式,在转化上有新思路,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15周年,立足当前,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新征程中,传承湖学精神、发扬湖学品格,对于讲好湖州故事、传播湖州声音、展示湖州形象,持续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同样承载着非凡的意义与作用。

胡瑗先生“湖州教法”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北宋一代士大夫的共享并广为推崇。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苏湖地方环太湖流域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长三角的综合文化发展,这其中有一条就是以教育为中心的培养德才兼备、适合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当天开幕式上,“湖学•江南儒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湖州大东吴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荣瑞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向湖州学院捐赠“湖学”新生教育基金。在随后的“太湖论学”阶段,来自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胡瑗对江南儒学的影响以及“湖学”与元代理学、“湖学”与明代儒学、“湖学”与马克思主义现实立场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在深度挖掘“湖学”价值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 陈炜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