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发生龋齿,需要去治疗吗?等到牙齿全部长好,再矫正牙齿?小婴儿不会得龋齿?这些疑问和困惑,你有吗?今天是第34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之一是“护牙健齿少年强,健康中国民族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口腔医院)在华家池总院举行义诊活动,陈谦明、谢志坚、王慧明、赵士芳、傅柏平教授等名医专家领衔,重磅推出口腔健康特别活动,服务覆盖线上线下,助力提升社会口腔健康水平与群众幸福指数。在今天的义诊活动上,浙大口腔医院还进行了小牙医体验活动,医院招募了 4-8 岁亲子家庭 20 组,孩子们穿上合身的白大褂“上岗”,给爸爸妈妈做口腔检查,赶跑象征口腔细菌的“小球”。
在采访中,浙大口腔医院预防专家、浙江省口腔卫生指导中心副主任朱海华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大家口腔健康意识的逐年提高,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总体有所提升,我们要看到,从小养出一口好牙,对于孩子健康的重要性。朱海华谈到,龋齿与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生活中充斥的大量软饮料,蛋糕饼干,琳琅满目,含糖食物摄入后,糖分被细菌分解,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如果小朋友不加节制吃甜食,也没有及时清洁牙齿,持续一段时间内就容易导致龋齿。
浙大口腔医院儿童口腔学科副主任吴志芳说:“儿童患龋率非常高,8岁是患龋的高峰期, 统计显示 5 岁组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 70%以上。我临床工作近20年,曾经接诊最小的一个龋齿患者是6个月大的宝宝,下门牙蛀牙,但因为喝奶粉或母乳,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得了根尖炎;也有孩子是碳酸饮料爱好者,上次碰到一个男孩很喜欢喝可乐,牙齿表面全部是白垩色斑块,这是龋齿开始的表现。”
针对孩子的龋齿问题,吴志芳医师再次强调了刷牙的重要性。“刷牙这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习惯,很多爸爸妈妈认为五六岁的孩子自己完全可以放手,自己刷。但实际上,我们从临床中发现,上小学前,孩子们的刷牙还是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帮助。另外,建议家长教会孩子使用牙线,可以有效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吴志芳说。
相比较错误的习惯,两位专家都谈到了错误的观念更需要矫正,朱海华说:“有的家长认为乳牙总是要掉的,如果出现龋齿不用去治疗,乳牙的龋齿会越来越严重,导致牙齿的咀嚼功能降低,影响进食,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龋齿放任不管,后患无穷。”吴志芳谈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牙齿矫正一定要等到换完牙再进行,但实际是要看疾病的类型,比如地包天的孩子,有些地包天可能需要早期进行干预,一般四岁左右可以进行矫正;还有一些口腔的不良习惯,比如咬下唇、吐舌、咬手指等,也需要早期干预。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建议家长还是要定期3-6个月带孩子去儿童口腔科进行专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