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到未来,再次超越极限让梦想盛开……”正如第19届亚运会官方主题推广曲《从现在 到未来》中的歌词一般,浙江外国语学院“小青荷”们以青春昂扬的姿态、温暖踏实的实际行动唱响青春最强音,通过热情服务彰显浙外青年的风采。
2020级英语专业的付思艳是本次韵味杭州·综合测试赛期间媒体村餐饮部门的志愿者。当得知是为残疾运动员提供餐饮服务引导时,她有点担忧:残疾运动员会不会不愿接受帮助?第一天上岗后她发现,可能出于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残疾运动员在就餐过程中遇到困难,总是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而非寻求帮助。在工作例会上,她和小伙伴们深入复盘了这个现象,并决定“主动出击”。
在之后的服务中,她仔细观察每一位前来就餐的运动员,根据他们的残疾部位,预判他们在就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必要时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尤其是碰到双臂或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她会主动上前询问需求,并提供一对一服务。渐渐地,运动员们主动接受了她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也逐渐建立起相视一笑就知道对方所想的默契,整个服务变得更加高效有序。最令她难忘的是在服务的最后阶段,她再次遇到了曾经服务过的一位视障运动员。当运动员听见她的声音,立刻就认出了她,开心地与她打招呼:“今天又是你呀!”这一刻让付思艳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被肯定与看见的幸福,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
在亚运村的另一个岗位上,2019级英语(师范)专业林惟昕正在协助进行检查辅助器具维修情况。不同于其他志愿者的是,林惟昕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从报名亚运会赛会志愿者到亚运会延期,再到亚运会重启,从幸福到低谷再到重新出发,是先就业还是服务亚运?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最终,想要服务“家门口”举办的盛会的念头占了上风,她决定坚持服务好亚运,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她很感谢母校为她的梦想提供了助力,浙外为像她一样坚守亚运志愿服务岗位的毕业生志愿者提供了诸多支持和帮助,并解决了他们的住宿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
“今天又是我占领朋友圈微信运动第一名的一天!”在测试赛期间担任亚运会交通物流组骨干的2021级德语专业志愿者陈佳莹很兴奋。每日近两万的步数,从亚运村欢迎中心到运动员村超级居民服务中心,再到餐厅、宿舍,从培训期间的实地踏勘到村内各点位的熟悉,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亚运村里的每个角落。在做好引导运动员和技术官员抵离等工作的同时,她也协助老师完成考勤、通知发布等工作,在后方助力测试赛的顺利进行。
2021级艺术与科技专业的俞海琦笑称自己是“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他在志愿者督导与保障岗位服务,主要负责志愿者休整空间的工作氛围营造。看到其他志愿者小伙伴们在亚运村奔忙的身影,他想,怎么样才能让志愿者休整空间成为大家暂时的“家”,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休息,用更好的精神面貌开展服务呢?他和同岗位的同学们一起,“从无到有”装扮休整空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协助老师完成休整空间的海报、展板、展示墙设计等,将整个空间打造成轻松活泼的放松区域,为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提供放松休憩的场所。“虽然我没有在一线服务运动员们,但是能让大家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享受到村里‘大后方’的关怀,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也是我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看到小伙伴们开心的笑容,俞海琦觉得,自己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