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登央视春晚!《幽兰》的“小兰花”,《得胜令》的“大将军”,都来自浙音

杭州日报 2025-01-29 01:41:00 3.8w阅
记者 厉玮 通讯员 孟欣 文 受访者供图



一群柔美灵动的“小兰花”,舞出《幽兰》之香;一位旗开得胜的“大将军”,唱响盛世梨园。

刚刚播出的央视蛇年春晚上,浙江音乐学院又火“出圈”了!浙音舞蹈学院带来了原创作品《幽兰》,戏剧系教授林为林精彩演绎昆曲经典曲牌《得胜令》。

这是浙音师生连续四年参演央视春晚,今年更是戏曲、舞蹈“两开花”,与全国观众一起笑语欢歌、辞旧迎新。



一群新生代“小兰花”

继《碇步桥》后再现“浙江之蓝”

对于中国人来说,灵蛇是智慧而神秘的,兰花是细腻而静雅的,二者在审美形态与文化象征上交叠呼应。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晚,浙音舞蹈学院原创舞蹈《幽兰》亮相央视春晚,姑娘们化身一朵朵在山谷中盛放的幽兰,用轻盈的舞步展现兰花在微风中的灵动,用坚毅的身姿诠释兰花的高洁品质。

《幽兰》由汪洌编导,曹端丹、袁作朦编舞,亢竹青作曲,朱洁静、孙靖雯领舞,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肖珂、王岩,由浙音舞蹈学院表演。

这是继2022年《忆江南》与2023年《碇步桥》之后,浙音舞蹈第三次荣登央视春晚,不少学生更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其中一位领舞孙靖雯,是浙音舞蹈表演专业2024届的毕业生。

《幽兰》从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元素“兰花指”出发,由指尖的点点涟漪,延伸至身体的动势美学,再至舞台空间的完整叙事,一气呵成地绘制出一幅空谷幽兰的简素画卷。

浙音舞蹈学院院长徐颃介绍,《幽兰》的作品原型是荣获第十四届“荷花奖”古典舞第四名(提名奖)的《蘭叙》。“春晚这版在音乐、服装、舞蹈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更加突出幽谷兰花的形象和大静大美的艺术特点。同时,作曲家亢竹青专门请了大编制的乐队重新录制了音乐,使得作品后半部分的抒情舞段愈发大气磅礴。”

时间紧,任务重。编导曹端丹告诉记者,在接到春晚演出任务后,正值寒假的师生们立刻从天南海北汇聚北京,全身心投入其中。她们历经一次次审查、调整、修改,每天都要排练4至5个小时。为了赶上春晚的二审,有一部分演员在录完河南卫视春晚后,连夜坐车赶到北京参加排练。

“我们这个舞蹈为了保证脚下干净,姑娘们不能穿舞鞋,所以得做好防滑。为此我们老师到处寻找防滑的袜子,还要给学生们的裙子一条条剪纱,工作量很大。”编导袁作朦说。

‌定做服装也是摆在团队面前的一大难题。春节期间,大部分厂家都放假了,服装设计阳东霖到处寻找服装材料,与工厂工人通宵赶工,终于在春晚四审前为姑娘们赶出了“新衣”。

在春晚的舞台上,这一抹“浙江之蓝”余韵悠长,演绎了兰花自强不息、努力绽放的意志品质,展现了浙江先行示范、勇立潮头的改革精神。



浙江昆曲人首登春晚

大武生林为林声动“梨园”

“驭貔貅,早日里凯歌奏,庆升平万载秋……”激昂的唱腔将将军得胜的喜悦传给观众,利落的打戏展现着英雄豪情。在央视春晚的戏曲节目《声动梨园》中,浙音戏剧系教授、戏曲推广创研中心主任林为林携浙江婺剧团楼胜、湖北省京剧院唐恺两位弟子,共同演绎了昆曲《得胜令》片段。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作为老一辈戏曲演员的代表,很荣幸能在除夕之夜带来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为千家万户送去新春祝福。”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林为林有感而发。“这次春晚以昆曲作为引子串联整个戏曲节目,可见编导的匠心和用心。中国戏曲绝非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它鲜活立体,蕴含着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

今年,林为林还担任了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的总导演。正是在筹备戏曲晚会期间,他收到了参演央视春晚的邀请。新年戏曲晚会结束后,他即刻回杭州整理服装道具,第二天便又返回北京,投入紧张的春晚排练中。

“此次演出最大的特色,就是我要在一座近3米高的升降台上进行表演。平台空间较小、地面平滑,这无疑给穿着厚底靴的武戏演员们增加了表演难度。加上春晚高清的视频拍摄和严格的演出要求,我必须更加严谨认真,才能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林为林表示,虽然表演难度有所增加,但炫目的多媒体效果、高科技的舞台设备不断拓宽着戏曲的形式和表现力。“历经沧桑的传统戏曲,正在寻找与新时代的‘连接点’,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必将使戏曲的发展实现新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昆“秀”字辈和最年轻的“代”字辈首次春晚同框。今年61岁的林为林,很开心能与不同行当、不同年龄的戏曲演员同台演出交流。“我在这群青年戏曲人身上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精气神,在年轻观众身上看到了对中国传统戏曲强烈的热情,这是令我们老一辈戏曲人最高兴的事!”


责任编辑:丁以婕
审核:韩斌 张磊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