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城市做背景的国际篮球赛,会有多精彩?
9月7日至9月8日,在毗邻万象汇商圈的萧山文化广场,2024 FIBA 3x3女子系列赛总决赛举行,坐在看台上,一览无余的不仅有赛场上激烈精彩的比拼,还有360°全包围的靓丽城市风貌,让人们从赛事中看到了城市的活力跃动。
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也是城市最好的“秀场”。一年前,杭州亚运会将萧山推到世界的聚光灯前。随着“后亚运效应”的撬开,萧山的“亚运精彩”没有随着比赛的落幕而结束,从城市到乡村,从街角到山野,各种高规格、高水平的赛事全面开花、沸腾全城。
如同北京因奥运扬名,成都因大运会备受瞩目,萧山也正锚定“国际‘赛’‘会’之城核心区”,用赛事书写着城市崭新的故事。
“逆周期”的赛会活力
今年的萧山,好戏连台。
位于钱江世纪城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持续火热开“唱”——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三个周末上演9场;刘德华演唱会时隔17年再度回到杭州,连唱六天……与演唱会无缝切换的,还有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WDC世界街舞大赛浙江站等众多高规格的“国际性”赛事,燃动奥体。
不仅在城市,萧山的乡村也迎来“赛演黄金时代”。
往东,在瓜沥镇棒球场,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2吸引了近80支球队参赛,赛事时间也从10天延长到30天,体育赛事的“涟漪效应”进一步凸显。往南,这里已集聚滑翔伞锦标赛、山地越野赛、山地马拉松赛、斯巴达勇士赛以及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的2024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杭州站)等多项赛事活动。
一个多月以后,湘湖还将迎来2024年尾波滑水世界锦标赛,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2024年度唯一的国际A类赛事。十月的湘湖即将成为世界滑水爱好者的焦点。
越是拥抱体育,拥抱世界,越是有更多的国际赛事与萧山“双向奔赴”。数据显示,今年萧山将承办的百余项赛事,总计近1500场次。从“赛事结构”看,萧山已逐步形成由“顶级体育赛事+特色品牌赛事+基层普及型赛事”构成的金字塔形体育赛事体系。
“逆周期”的赛会活力从何而来?除了拥有全省最多的亚运赛事场馆,萧山的另外一笔“亚运遗产”,就是多部门集中统筹,并据此建立杭州市萧山区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协调服务机制,对不同层级赛事有了一定的保障和操盘能力。可以说,萧山有条件、有责任继续在放大亚运效应、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上走在前、作示范。
“国际‘赛’‘会’之城核心区”的进阶之路
体育赛事看似是关乎竞技的,但却是萧山壮大“盛事经济”竞逐产业新风口的重要抓手。
前不久,萧山举办历史上首次赛演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用演艺的潜力、赛事的活力、展会的引力、商贸的动力、文旅的魅力,一并释放“赛演”经济的最大效能。
政策层面,萧山以“真金白银”和实打实的举措为活跃市场凝聚合力,计划到2029年底,力争招引赛演总部企业30家,通过举办赛演活动吸引接待市民1500万人次,带动周边经济效益350亿元,举办顶级赛事15场、国际展会25场,争取赛演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演艺赛会集聚区第一方阵。
除了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流量、经济发展增量之外,萧山也在探索市场化运营,实现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萧山开全省之先河,率先打造“赛事路演招商”新模式,召开“赛未来”体育赛事招商推介会,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开发的赛事运营模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场主体一起来参与赛事运营,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赛事和丰富的现场体验。” 萧山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区内30余项赛事与多个市场主体达成合作。
更开放的萧山
今年7月,杭州奥体中心体游馆外围的栏杆正式启动拆除,通过“有形”围栏的拆除,打通社会“无形”心墙,真正还馆于民,推动奥体区域“无界融合”。这一“开放”不仅重塑了奥体中心的地理格局,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亲近奥体中心。
的确,亚运精彩不仅属于运动员,更属于热爱运动的每一个人。
萧山是全省人口第一区,拥有214万常住人口,如何满足广大群众的有效需求?赛演产业正是一个切口,以高水平供给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目前,萧山正推进亚运场馆惠民开放和多元业态运营,让更多喜爱运动的市民到高规格、专业的场馆体验比赛的乐趣。
比如,“亚运三馆”的配套商业街区首次定名为“杭州奥体中心AT天地”,后续将持续吸引优质商业资源聚集,实现区域发展“热”起来,人气“火”起来。场馆八米平台上新建2片笼式足球场,1片篮球场,1片滑板区,全天15小时超长时间开放;西北角亚运主题公园区域,还计划打造露天音乐广场,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和市民游客互动。利用七甲河的自然资源,场馆将对接水上运动帆板协会,引入皮划艇等项目。世纪城还在谋划打造“演艺赛会产业园”,通过联动滨江区,以奥体中心为核心,一体化打造超10万座席的体育赛演总部,努力成为国内顶级赛演“天花板”“24小时不夜城”。
当空间被不断重塑时,其释放出来的是活力。前不久,萧山区委全会提出,要把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一群人与一座城“双向奔赴”的新格局,系统推进“青年向往之城”建设。
而用赛事“打开”城市,正是萧山高举高打建设“青年向往之城”的重要之举,把赛演经济泼天的“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共同拥抱未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