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年,越城见】寻年味,到古城感受“三十日夜的吃”!

杭州日报 2025-01-23 07:59:00 3.2w阅 推荐
记者 徐潇青 通讯员 金瑶

“年味”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寻“味”更是寻找一种关于年的情感。

“三十日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不但大鱼大肉的饭菜好,粽子年糕的点心多,还有橘子荸荠,甘蔗金蛋,又有橘子花生可以消闲”,正如作家许钦文的记录,绍兴过年的仪式感,最显著的体现就是食物。袅袅炊烟,酒肉芬香中,“年味”扑面。


“年味”里的“美好祝愿”

绍兴人的年夜饭,俗称“分岁”,菜肴都特别丰盛,有十碗、十六碗、二十碗的,但碗数必须成双,并且,每碗菜都有个吉利的名字。对于讲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绍兴人来说,将食物制成年味,赋予欢庆和团圆的意义,似乎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本能。

“每年过年,味蕾大概就是被‘鲞冻肉’唤醒的。清早起来,一筷子锹下去,钵头里水汪汪油亮亮的鲞冻肉锹起一块化入暖呼呼的泡饭里,随着琥珀色的鲞冻肉在泡饭里慢慢化开,肉里渗透着鱼鲜,鱼中深藏着肉香,越吃越香。”土生土长的绍兴人王小嘟是绍兴菜资深“老饕”,正因为对这一口的爱,如今成了一名餐饮品牌策划人。

“鲞冻肉”是绍兴人年夜饭餐桌上的“保留曲目”,宋代《大业拾遗记》里就有记载“越人馌耕,以含肚(黄鱼)鲞为上馔”。

鲞冻肉 图片来自网络

“鲞冻肉上盖一个白鲞头,谐音‘有想头’”,王小嘟介绍,这既是一份对美味的追求,更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绍兴人年夜饭餐桌必备的,还有“元宝鱼”、“八宝菜”、“长生果”、“年糕”、“粽子”,等等。

“‘元宝鱼’在除夕夜分岁时是不准吃的,以讨‘吃过有余’的彩头,年糕、粽子则取义‘年年高中’,还有一样绍兴特色的甜品,老底子绍兴人还会做,叫‘有富’,就是把莲藕切块,加红枣、荸荠合煮,寓有‘富贵’之意。”

“有富”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绍兴人要给年夜饭都取上吉利的名字?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在《绍兴饮食文化》一书里提到,绍兴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禹的传说,禹驱走宁绍平原洪水的故事广为流传,表达了越人“神”定胜天的愿望,对自然和神的敬畏。岁暮谢年,绍兴人把对来年幸福的祈求和愿望,具象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烹调里的“绍兴个性”

寻年味,本质上,也是在寻一种文化根脉。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绍兴人的年夜饭是与绍兴人的性格特征、智慧德行一脉相承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越城这片土地上,写满了越王勾践领导越族人民,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故事,诸如兴修富中大塘和吴塘等,用以拒咸蓄淡,改造水土,发展垦殖等等,都是为了改造原本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转变为山清水秀的沃土息壤。绍兴的饮食文化,也是从这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

绍兴人历来崇尚节俭,有了食物,多喜欢贮藏起来慢慢食用。作为绍兴人的鲁迅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将来很想查一查,究竟绍兴遇到过多少回大饥饿,竟这样地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贮藏干物。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

而在晒干之前,多数要经过酱(腊)、腌等前导工序。每到腊月前后,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农村里的路头弄尾,几乎每家每户都挂这酱(腊)腌制食品,揉在和煦的阳光里的阵阵香气似乎就在提醒人们,“要过年啦”!

“绍兴的烹调方法也有自己的特点,所谓‘省油省灯草’,不少烹调法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烹饪系副教授柴林介绍,绍兴菜常用熯(han)、蒸、焐等方法。熯指煮饭时,在锅内放一层或二层饭架,然后把菜碗置于饭架上,待饭煮好,菜也便熟了。而焐则是一种在米下锅加水以后,把菜直接置于米上的烹饪方式,绍兴习惯称作饭焐,不论蔬菜、肉类都可以饭焐,如饭焐南瓜、饭焐萝卜、饭焐茭白以及饭焐猪肉等等,特别是饭焐萝卜和饭焐猪肉,掀开锅盖后,一股香味便会扑鼻而来,蘸上佐料,萝卜又甜又糯,猪肉肥而不腻,其味更佳。这些烹饪方式,既省功夫,又省柴草。

图片来自网络

场景空间里的“烟火人生”

如同绍兴的古城保护,绍兴菜也一直保持着它的“原汁原味”,而正因为保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绍兴菜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

“感受绍兴年味,就像尝绍兴菜一样,需要走入到场景中去,落座蜿蜒的河埠头,要上一碗绍兴黄酒,配上咸香、霉鲜、酱香的绍兴菜,慢悠悠地品尝,才能发现它的好。”越城区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姗姗说,投入才会有热闹的年味,沉浸才会有美好的感受,“这次‘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文商旅活动把搡年糕、裹粽子、扯白糖等年俗活动都搬到了城市广场,大年初一到初七,下大路沿街还有‘大路上新 巳巳如意’非遗市集,汇集了各种民俗小吃,让大家能在体验中体味记忆里的温馨。而酒吧、茶饮、小吃三条特色街区给游客提供了从早到晚感受绍兴生活的场景。”

绍兴大集

扯白糖

早上,“小吃一条街”—“府横街”不容错过。创于1875年的百年老字号“望江楼”强势回归,店内招牌“喉口馒头”是鲁迅都去吃过的小吃,包子大小适口,一口一个。如今,除了“喉口馒头”,还能在“望江楼”里尝到“绍兴菜全宴”。如果还觉得不过瘾,府横街还聚集了越城的香糕、奶油小攀、臭豆腐等地方美食。

慢悠悠地吃完中饭,可以散步到上大路“茶饮一条街”消食。上大路“一店一景”的打造,用精致的场景体验吸引顾客。如街上的小罐茶馆,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店内有古建筑中的天井和石板地,并增设了年轻人喜欢的榻榻米和围炉煮茶等特色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晚上,就可以去府河里感受绍兴酒文化的新业态。府河里酒吧街靠近鲁迅故里,保留了原街区风貌,打造了以黄酒为本底的古城特色的酒吧街区,比起餐食,这里更有特色的是将绍兴元素融入酒品的酒文化。如在“樊楼DAY off酒点半”店里就能品尝到“绍兴五女”“绍兴名人”系列鸡尾酒,全以黄酒调制。

每一域对口味的固执,承载起的记忆,便是这一域的烟火人生,正是大年夜餐桌上的“保留菜”提醒着我们昨日的来处和明天的去向,在流动游弋的过程中淬炼出更丰盈的人文底色。

年关已近,“古城过大年文商旅系列活动”也已拉开,你想好来绍兴吃什么了吗?

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张世新
审核:郑超 肖向云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