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滨江最潮的遛弯点在哪?不是商场,不是网红店,是家门口的大学美术馆!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5毕业展,正用160多组、2000多件“超敢想”的作品在滨江院区美术馆“炸场”。
从用AR复活南宋瓦当,到3D打印复刻消失的修表铺,再到用算法重构澳门地标性建筑……6大专业、594名毕业生,直接把9号楼变成了大型“灵感游乐园”。
巨物扎堆
非遗“戴”上新妆
一踏入展厅,两个“puls版”、高2米的马卡龙色大青椒就“跳”入眼帘。一粉一绿,憨态可掬,由羊毛毡层层包裹。最妙的是互动区——观众可以亲手拿起扎针和羊毛毡,“戳”进青椒里。“哇,好解压!”观展者小潘体验后笑着感叹,“那我也算参与创作了呢!”
“没错,它凝聚了无数人的情绪表达。”指导老师卢晓揭秘,这件特殊的互动装置名叫《共生》,先用3D建模和硬质泡沫塑形,再用羊毛毡手工覆盖。创作初衷正是为了解压,所以特地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青椒,并用多巴胺颜色带来趣味性,吸引大众释放情绪。
移步换景,一顶超巨型宋制官帽《一年景》 瞬间夺走所有目光。帽身上,365朵四季绒花(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等)绚烂绽放,耗费7700多根绒条,由4名学生连续奋战28天完成。它不仅生动诠释了宋人“簪花”的诗意美学,更暗喻毕业生前程“花光满路”。
“绒花是国家级非遗。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构传统,是我们教学的核心追求之一。”卢晓介绍道。同样创新传承非遗的《千年等一回》,则以杭州经典传说《白蛇传》为灵感内核,运用非遗竹编技艺,借彩色悬线营造灵蛇绕雾的梦幻动态。
展厅中,科技感同样拉满:有人打破平面与立体的界限,用装置艺术与数字媒体构建出令人震撼的沉浸式空间,邀你扫码一起逛展;有人借澳门葡砖画打造独特城市文创,复现城市文化肌理……每一件作品都如星辰闪耀,记录着学子独特的探索轨迹。
烟火变潮玩
毕业设计拿下企业订单
艺术不止于殿堂,更深入街巷。作品《浦沿菜市》就用细腻笔触和年轻化设计,为本地菜市场注入人文温度。
“杭州网红菜市不少,下一个出圈的为什么不能是咱滨江的浦沿菜市?”指导老师张悦悦介绍,5组共22名学生实地调研,以怀旧视觉结合趣味元素和杭州方言,设计出一整套创意方案——从怀旧风海报、道旗、价格牌,到水杯、帆布袋、IP盲盒等,让市井烟火变身潮流艺术。
这些令人惊叹的“脑洞”背后,是硬核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静凡透露,本次展出的2000多件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多元,多为企业真实设计项目,部分作品已被采用甚至获得专利。
比如,以中国传统戏剧叙事结构为灵感,匠心打造“起承转合”四重沉浸式体验空间的《戏韵之影——基于乌镇西栅地域特色的非遗体验馆设计》被天尚设计集团采用;基于中式健身“拍八虚”理念设计的“空心柔拍”被鼎典创造体采用;为江苏中大物流有限公司设计的整套2025年企业形象与品牌标识被直接采纳……
“这是我们连续22年办毕业展。”陈静凡强调,“作为职教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生命线。毕业设计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终极检验台,毕业展更是优秀成果的展示窗和校企人才的对接桥。”
据悉,本次毕业展将持续至10月30日,免费对外开放,欢迎大家前往该校滨江院区9号楼美术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