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队名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述忆家国·红星领航”社会实践服务团
指导教师:郭春娟
学生负责人:刘婉钰
投稿主题:第二大类【青寻·“红船精神”的时代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铭记抗日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与抗美援朝精神,引导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实践团发起本次寻访活动。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老兵们的口述史料,让“不畏强敌、英勇斗争、国家至上”的精神内核被更多人看见。同时,让青年一代在与历史对话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6月22日至6月28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
图 1 烈士子女陆秋如讲述父亲作战牺牲事迹,并深情寄语青年人
图2 实践团师生为抗美援朝老兵黄良瑶记录参军事迹
一段段鲜活的烽火口述史,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浙江财经大学“述忆家国,红星领航”实践服务团,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崇敬,在金华市金东区寻访抗战老兵及后代、抗美援朝老兵、烈士家属等对象,他们以青年之声,叩响历史之门,通过深度访谈,记录下那段交织着国仇家恨与保家卫国气壮山河的战争岁月。
图 3 实践团成员与老兵贾樟湖的合影
图 4 老兵金凤龙向实践团成员诉说抗战年代的童年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抗美援朝精神,引导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浙江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浙江财经大学“述忆家国”红色口述史育人工作室发起采集老兵口述史的活动,实践团通过抢救性收集老兵的口述史料,让“不畏强敌、英勇斗争、家国至上”的精神内核被更多人看见;同时,让青年一代在与历史对话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 5 实践团成员与退役老兵张友缦的合影
图 6 实践团成员与抗美援朝老兵叶小玉的合影
“我自己想去的,家里支持!”面对采访,叶小玉语气平静却坚定。1951年1月,年仅16岁的叶小玉,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报名参军。当被问及是否害怕危险与牺牲,她坦然道:“年纪轻,不知道怕,心里只想着怎么打败敌人”,在卫生学校,她学习战场救护技术,包扎抢救,时刻准备奔赴前线。
叶小玉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自身,也融入了家风教育。当实践团队员问及是否鼓励子女参军时,她自豪地说:“都是我支持他们去的!”她与老伴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继承父母志向,都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我们家里三个兵!”老人简短的话语里,饱含着对子女传承奉献精神的欣慰。
实践团成员邀请叶小玉为青年留下寄语。叶小玉的女儿提笔写下了最能概括母亲精神内核一句话:“为祖国做贡献,热爱祖国,关爱人民。”紧接着,叶小玉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签名,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兵的嘱托,更是她以最庄重的方式,将对后辈的深厚情感与期望交付给新时代青年。
图 7 老兵鲍志荣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年轻时的照片
图 8 老兵金凤龙写下对新时代青年的希望
谈起金凤龙为何选择参军,他用尽力气朝同学们喊着,“日本鬼子把家里的老宅子都烧光了啊!”他的童年被抗日战争的阴霾所笼罩,那时的中国大地,日军铁蹄肆意践踏,所到之处,皆成炼狱。在金凤龙爷爷的家乡,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如同一把利刃,让他悲痛地丧失了亲人。“我一定要保卫国家!”老人回忆往昔,虽已过去数十年,眼神里仍透着当年那份刻入骨髓的坚毅。从那时起,保家卫国的信念,就在他心里生了根。
带着这腔热血,金凤龙爷爷踏上参军之路。幸运又光荣的是,他进入了武装警察的队伍。那时周恩来总理会视察走访杭州的城乡各地,关怀百姓,金凤龙最难忘的经历便是参加了保卫周总理的工作。虽未像前线战士那般奔赴枪林弹雨的战场,但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他明白,自己也在以另一种方式来保家卫国。如今,金凤龙已至鲐背之年,可他对祖国的关注,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一直都在关注国家大事与国际局势,电视机里的新闻播报声,成了生活里重要的“大事”。
谈及祖国的发展,特别是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难掩自豪:“我们中国的武器装备现在已经很先进了,甚至比美国还要厉害,但我们不会像帝国主义一样去侵略别的国家。”话语里,透露着他对祖国强大的欣慰,是对和平的珍视,更是对那段用血与火铸就的历史的深刻铭记。
图 9 张友缦老人与实践团成员交流
图 10 实践团成员与老兵钱水成的合照
图 11 实践团成员与抗美援朝老兵张显明的合影
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张显明爷爷听力已不大好了,但是当谈及当兵的时光时,张显明依旧侃侃而谈。在军校时,张显明不幸患上蛔虫穿胆的疾病,整夜整夜痛的睡不着觉。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打扰战友休息,张显明提出到外间屋子一个人住。“不行,那样太危险了,影响就影响吧!你的生命更重要。”,区队长对张显明说。蛔虫出来后,其他同志们也经常照顾张显明,给他带病号饭。“部队里就像家里一样温暖,真是一个大家庭。”张显明回忆那段军旅时光的时候感叹道。
“穿上军装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兵了,实际上还是一个学生兵。”当实践团成员问到张显明爷爷的军校生活时,张显明爷爷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加紧学习和改造!”当时的军校,张显明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纪律永远是第一位的。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邀请张显明写下想对新时代青年说的话。“希望你们能学好,敢于创新!”张显明提笔写下的字,也是贯穿了他一生的箴言。
图 12 老兵叶小玉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退伍纪念服
图 13 实践团成员与老兵钱根清的合影
图 14 老兵钱春根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年轻时当兵的故事
在红色记忆不断消逝的当下,团队成员愈发觉得与时间赛跑的行动刻不容缓。在上门寻访已经预约好的老兵时,同学们有着非常多的遗憾,在还没赶到之前,有的老兵已提前离开;有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已不记得以前的许多事情;有的已经躺在床上无法下地……
图 15 老兵张显明与实践团成员交流
图 16 实践团成员与九旬老兵黄纪洪的合影
图 17 退役老兵张寿南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革命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实践团指导老师郭春娟介绍,“从小,我就常听爷爷创办洪洞郇北抗日小学、老姑姑等亲人为抗日捐躯的故事,他们为国牺牲、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也让我一直思考,如何通过挖掘和应用老兵口述史开展实践育人。今年是我连续第七年带领学生寻访老兵了,寻访过程很艰苦,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蜕变。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老兵们期盼的目光、那种源自烽火岁月、跨越时代的真挚爱国情感,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们会用青春的力量传承这份厚重的老兵精神。”
图 18 实践团成员与老兵朱锡荣的合影
图 19 实践团成员与张荣林爷爷夫妻二人的合影
图 20 实践团成员与叶云亭夫妻二人的合影
图 21 实践团成员在金华金东区塘雅镇寻访老兵的合影
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寻访老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心用情写好这本“传承之书”,用“青年之声”推动赓续红色血脉的行动“掷地有声”,进一步激发了争当新时代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