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台装备认定!杭职大汽车学院交出产教融合“硬核答卷”,蹚出教科人一体改革新路

杭州新闻 2025-10-19 10:53:00 6.3w阅
通讯员 程君青 记者 王泽英

近日,杭州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学院杨爱喜教授团队协同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制动卡钳系统数字化装配线研发”等两项装备,成功荣获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的省内首台(套)装备证书。这一权威认定,不仅标志着杭职大汽车学院在关键装备研发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更成为学院以“四题模式”破解产教“两张皮”难题的有力印证。

在杭职大汽车学院,一场以“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学校答题、市场验题”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实践正在全面铺开,智能无人充电车从实验室“驶入”真实场景,博士工作站“扎根”企业车间,学生课堂搬进智能生产线,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逐步打破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蹚出教科人一体改革新路。

企业出题:不接“模拟题”,只求“真问题”

产业需求是汽车学院教学与研发的根本导向。据了解,学院教师团队半年内走访了122家汽车企业,深入一线挖掘企业真实需求;与35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引导企业将“卡脖子”技术难题、工艺优化需求与前瞻研发项目作为“真实工单”抛向学院。近三年科技到款超千万,源自产业的“真问题”,驱动学院教学与科研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从源头保障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的精准性与实用性。

政府助题:搭建产教融合“资源高架桥”

政府不仅是政策引导者,更是资源的“精准连接器”。杭州市六部门联合发文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市级平台;推行省科技特派团与省“希望之光”帮扶团计划,立项丽水市博士创新站,让学院的博士团队走进县域,把技术送到车间;在杭州市公共实训指导中心支持下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成为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及省汽车科普基地,年培训量11800人日,成为区域技能提升“充电站”。“政府的多方助力,让校企合作从‘自由恋爱’升级为‘明媒正娶’。”汽车学院院长邵立东幽默比喻。

学校答题:“双师”带队,在真实战场练精兵

汽车学院的“答题方式”充满实战色彩。徐高欢教授为破解企业技术瓶颈,与企业共建汽车零部件激光增材实验室,十余名学生参与企业急需的零部件研发与试制,项目成功立项诸暨市百万级“揭榜挂帅”项目。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杨爱喜与北京新源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145万元合同额的“智能移动充电车”项目直接“搬”进课堂,转化为贯穿学期的核心教学项目。杨爱喜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深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并将实战经验带回课堂,实现“教学相长、科教互促”。更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合作开展拔尖人才培养,将毕业论文环节直接嵌入企业生产一线。学生围绕实际生产痛点开展工艺改良研究,成果既作为毕业论文,也被企业采纳应用。该模式已产出精益改善优秀案例12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500万元。

市场验题:让人才和价值接受最终检验

市场是检验成效的最终标尺。2025届毕业生已被合作企业提前“锁定”;智能充电车项目获多家企业合作意向,并孵化出学生创业企业—杭州融善青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团队指导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6项、市级2项,参赛学生达82人次。李兰友博士破解企业“线控底盘智能优化”难题,获省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优秀项目一等奖,并荣获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既是学院“答题”能力的最有力证明,更是教科人一体化模式的生动体现——科研创新、教育教学与人才成长在真实产业环境中相互滋养、共同提升。

责任编辑:葛晓路
审核:王厚明 陈浩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