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人:记者 方秀芬
实践主题:开拓国际视野,认知一带一路
团队名称:浙江大学“致远计划”建筑工程学院赴印度尼西亚社会实践分队
指导老师:金立乔
团队成员:王越(硕士)、雷安东(硕士)、方昱(博士)、钮家军(博士)
印度尼西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本次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与中建八局展开密切合作,选拔两位博士生、两位硕士生,组成海外实践分队,于7月16日进入中建八局“印尼第一高”雅加达一号双塔项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体验“一带一路”,感知“中国建造”,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声音。
(1)行走在异国他乡
伴随着清脆的闹铃声响起,时钟走到了6:40,大家陆陆续续起床,互道“Selamat pagi”后(印尼语:早安),向着“印尼第一高”进发,我们一天的生活开始了!清晨的街头,雅加达好似才从睡梦中醒来,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三三两两,公交车从身旁疾驰而过。而经过一天的忙碌的工作,晚上下班回去的路上,雅加达显现出了她异常拥挤的一面,道路上的私家车与出租车来来往往,一辆辆摩托车穿梭其中,十字路口的人群熙熙攘攘。由于糟糕的道路规划、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公共交通以及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雅加达成为全球最拥堵城市之一。
图1 雅加达清晨和夜晚街景
(2)美食在项目食堂
项目部贴心地为中方员工提供了三餐,能够每一顿都吃到中餐,对远在海外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初到雅加达之际,我们特地尝试了印尼菜,印尼菜香料味重,微辣,大多伴着咖喱,看起来十分美味,却不符合我们的口味。对比之下,项目部大厨郝师傅烹饪的美食使我们身在海外实践,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味道”。早餐,番薯粥、绿豆粥或者小米粥配上鸡蛋与小菜;午餐和晚餐,萝卜牛肉,土豆鸡肉,豆角炒肉,麻辣豆腐,烧茄子等,菜式多样,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用餐之际,大家最喜欢通过CCTV新闻频道了解祖国国情,虽然身在异国,远离家人朋友,但仍时刻心系祖国发展,舍小家为大家。
图2 项目部食堂
(3)工作在“印尼第一高”
雅加达一号双塔项目位于雅加达核心商务区,由南北两座塔楼构成,北塔59层,南塔58层,总建设高度303m,建成后将成为印尼第一高,属于超高层建筑;地下室7层,基坑最深处达32m,属于超深基坑施工。项目由中建八局一公司和印尼ACSET公司联合承包建设,是中国建筑在印度尼西亚承建的标志性建筑项目,先后迎接过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印尼副总统尤素夫·卡拉,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官员等人的参观。
我们的实践部门是印尼一号双塔项目工程技术部,主要任务是学习雅加达一号双塔项目超深基坑,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
雅加达一号双塔项目所在地毗邻超高层商厦和日本大使馆,东面是城市主干道,西面穿过一条河流,基坑最深32m,繁忙的交通、严苛的环境要求和地基变形限制,施工难度国内外少见。中建八局团队提出采用“裙房逆做,主楼顺做”的顺逆结合的施工方法。主楼采用开挖至基坑底部之后采用传统的做法自下而上,而裙房则自上而下施工,裙房施工阶段,主楼的洞口可以作为出土洞口。具体做法为: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预先打入嵌入桩基的支承柱,施工裙房地面一层的梁板结构,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裙房各层地下梁板结构,直至底板封底,最后再开始主楼结构从下往上施工,支承柱和裙房梁板结构在施工中分别承受竖向和水平向荷载。逆作法虽然“皮肉变化小”,但“筋骨明显增强”,“裙房逆做,主楼顺做”既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周围环境的安全,又保证了在逆作法下土方开挖及倒运的困难,在工程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塔楼主体采用内部核心筒外部钢框架形式,核心筒施工从国内引入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液压爬模技术。施工时,爬模顶层作为模板支撑,浇筑混凝土,墙内设置预埋螺杆。混凝土养护完成后,以墙内预埋螺杆为悬挂支点,以高性能液压千斤顶为动力,在电脑控制下可以实现同步、均匀爬升,之后进行下一阶段核心筒施工。液压爬模具有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劳动力投入低等特点,能给工程施工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目前,本项目已经施工到主塔楼阶段,在液压爬模技术的帮助下,正以高速划破天际,上九天摘星。
尽管队员们目前对超高层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细节还不熟悉,但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上发挥浙大智慧,贡献浙大的力量。
图3 雅加达1号双塔项目现场鸟瞰图
图4 伏案工作的队员
(4)生活在雅加达公寓楼
海外的生活平凡而又丰富多彩。我们在雅加达居住的是一间三室一厅的公寓,除了每天上班时间,我们还在工作之余通过运动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公寓楼配套免费游泳池与健身房,给下班后的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公寓楼地处雅加达人口密集区,周围各类设施齐全,闲暇之余也会逛逛当地的商场,品尝当地的食物、水果,借此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
图5 队员住宿房间与公寓楼内健身房
海外的生活平凡中蕴含乐趣,正是这默默耕耘的每一天汇聚成了中国力量。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踏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工程现场,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寸积铢累以成高楼,日积硅步以致远方。这不仅是我们的生活,还是无数个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在海外默默奉献的中国同胞的生活。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终将汇聚成连绵不绝的“丝绸之路”,让世界之林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的风采!
附队员感想:
队员王越:中国的崛起影响着世界,也影响着印尼,中国的商品布满了印尼的大街小巷。雅万高铁、印尼一号等等都是一带一路所带来的贡献,行走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这次雅加达亚运会希望中国健儿取得优异成绩,为组祖国喝彩!
队员方昱:雅加达作为首都是繁荣的,也是拥挤的,随处可见密集的车流与人群,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以及当街叫卖的小贩。然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你会发现人们都彬彬有礼,汽车会主动让行,交错路口人会主动让行,就连门卫在检查完包之后也会用生涩的中文跟你说一声谢谢。这一点一滴,让身处异乡的人能也感受到一丝温暖。
队员雷安东: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此次海外实践项目是首次踏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实践项目,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实践不仅仅带来专业能力上的锻炼,整个海外的生活经历都将是一段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亲身走出来实践更有助于我们对“一带一路”的了解,也更有利于我们将来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国外的实践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环境的陌生、文化的差异、生活的不便等等。每天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的磨合与适应,但也正是这些磨练让我们能更快成长,形成更广阔的视野以及国际观。
队员钮家军:“印尼第一高”,即雅加达一号双塔项目是印度尼西亚的明星项目,先后迎接过印尼总统、副总统的参观,这一次我们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当中。地下室7层“裙房逆做,主楼顺做”的施工方法克服了繁忙的交通、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地基变形限制,其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我们自豪地疯狂为“中国智慧”点赞。同时,海外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我们的生活可见一斑,为贴心的祖国点赞。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建造”正大步迈向国际化,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供稿:浙江大学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实践团队
摄影:浙江大学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实践团队
………………………………………………………
想要展示你们的实践团队?上传通道如图示:
1. 下载杭+新闻(客户端)
2. 注册并填写验证码(qpz4)
3. 在首页找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擂台赛”专题,并在里面上传实践报告(图文),内容可以及时更新。
联系人:方老师85051886,qq群号码:80707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