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学军中学校长退休后拒绝百万年薪,做了一个"傻"决定!昨天,他上新闻联播了!

杭州新闻 2019-09-10 07:46:00 3.8w阅
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要退休了,
作为全国重点高中校长、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在全国教育界都广获认可,
有民办高中开出年薪两百多万挖他,
但这个“名校长”却做了一个决定,
让很多人看不明白。






全国名校长在小地方遇难题





校长上任“三把火”
↓↓↓



爱与责任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学生是老师。”
他用“雷霆手段”唤醒老师们的责任心。
显然,一味“雷霆手段”也不是他的初衷,
如何提振教师士气、激发教师潜能,
成了陈校长急需解决的另一道难题。
新学期开学,他收到一封辞职信:
“我是铁了心要走。”
这突如其来的辞职信是刘明老师写的。
陈校长赶到台江县人民医院,
原来刘明的妻子头天晚上生了第二个孩子。

 
刘明坦言,
3000元要养活家里六口人,难。
不得已才想离开工作了15年的民族中学,
去薪水更高的民办中学。
听了这,陈校长挽留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他何尝不知道教师收入微薄的难处?
他只能说,学生们都很想你,
盼你能回来。
刘明听了眼睛一红“辞职信我收回吧……”
陈校长几乎每个月都要面临这样的挽留。
因为待遇跟不上,
台江民中每年都有十几位教师离职。
为了解决教师待遇问题,
他没少跟当地教育部门争取,
增设目标考核奖、教学质量奖等,
但当地财力实在有限,
到手的补助杯水车薪。

他把20多万元奖金捐出来,
那是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杰出人才奖,
在台江设立“奖教金”,
每年奖励9名教师,每人5000元。
他拒绝了年薪200多万的高薪,
来到贫困山区,分文不取。
反而资助学生、奖励老师。
陈校长在贵州支教三年期间,
走访过100多名学生的家,
资助学生家庭的累计达10多万元。


他去过最远的一个孩子的家,
需要先开车一个半小时,
再坐烧着柴油的小船45分钟,
最后走路半个小时。
更让陈校长焦虑不安的是,
另一座横亘在人心里的“大山”,
台江县至今仍然没有脱贫,
群众依靠外出打工赚取微薄收入,
留守在家的儿童数量居高不下。


当地流行的观念是“读书无用论”、
“早点打工好”: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喝酒、斗牛、打麻将;
等着别人送小康。
陈立群到任后召开家长会,
看到有的班家长还没老师多,
可见教育在当地人心中的位置。
台江民中作为全县唯一的高中,
过去几年,高考成绩在全州垫底。
一些学生靠着国家和社会的资助,
注重享受而不思进取,
学生对手机的迷恋超乎想象,
早恋、抽烟、沉迷游戏等现象,
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辍学。
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他又能如何?



他打的第一张牌就是严格管理,
宣布进入校园安静环境学习月。
原先像是四处撒欢儿野马驹的学生,
突然被新校长的这根缰绳一拉,
像是有一记无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
一盘散沙式的学习氛围在逐渐改变。
浮躁止于宁静,
惊雷响于无声。



如果说行为习惯可以刻意培养,
那么对学生精神层面进行引导,
才正是陈校长大显身手的时候。
通过国旗下演讲、成人仪式,
他去激发学生的斗志。
这些学生们从没有听过的活动,
给他们打开了一扇人生的新大门。
经常有学生给陈校长写信:
“是您的到来,才让我
有了走出贵州这个不平凡的想法。”




他改变的

不只是这群苗族孩子


因为陈校长,
台江民族中学的一大批学生,
改变了生活的选择,
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2017年6月,他带的首届毕业生高考,
全县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这唯一的高中,
当揭开榜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
从家长到亲友无不感到欣喜。
一本从40多个翻到100多个。


往年,台江中考前100名的学生中,
留在台江民族中学的只有十来个人,
而2018年这数字翻了几倍,到95人,
全县中考状元也第一次留在民中。
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
有561人考取了本科,
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
老师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尊严感就上来了。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家长,
他都重视“心灵唤醒”、“精神教育”,
通过激发学生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改变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命运。
尊师重教的民风慢慢形成。
陈校长号召老师们走进寨子,
把社会最底层撬动起来,
让苗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意义:
考出一个孩子,
脱贫一个家庭,
带动一个寨子。
陈校长的微信头像,
是台江县小江小学,
那是一所教室用木板钉起来、
四面通风的老旧小学。
陈校长以此激励自己,
争取给孩子更好的求学机会。
才能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给钱总是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使家庭的贫困不会成为世袭。”

——陈立群:《我的教育主张》



他谢绝了省州县一切奖金补贴,
也谢绝了一切宴请饭局,
别人宴请时,
他总以“我是来支教的”来谢绝。
他要为台江培养一支不走的教师队伍。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
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
关键在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台江县周边县城的小初高校长,
都是他的徒弟。
不仅仅是台江民中的老师受益,
全县老师都受益。


一批贫困生被扭转的人生


陈校长34年中当过5所学校的校长,
面对不同的生源和起点,
他都把后进的学校带到拔尖的水平,
成就了响当当的“全国名校长”美誉。
19年前,陈校长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创办了浙江省首届宏志班。
2001年,正在一个小作坊打工的董永军,
突然接到电话让他回家,他还不知道,
家里来的人,
将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
那天下雨,他没想到眼前这位是校长,
而陈校长也没有想到,
这个用泥瓦搭盖、多处漏风的土屋,
竟然就是董永军的家。
因为父亲常年赌博,
董永军家里几乎一贫如洗。
陈校长按捺着内心的诧异,
把录取通知书交给了董永军。




编辑 王依丹

来源 时代楷模发布厅

3周岁以下每孩每年3600元
杭州启动应急响应
摇号结果出炉!
“浙A”冠军,诞生!
杭州“小交警” 街头喊话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