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昉 毛建 杭+记者 邱丹晨
“我志愿参与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第一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试金石,更是集结号。1月25日,正月初一,衢州市衢江区临时组建几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急需抽调卫健系统工作人员作为医疗组进驻观察点。闻听消息后,衢江区卫健局党员胡尊新第一时间便拎着简单的行李主动申请加入,随后多名党员纷纷接龙报名。
与此同时,在集中观察隔离点的张爱珍、胡尊新、杨根友、郑小青等人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他们每天24小时坚持在岗,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织密坚强防护网。
同事纷纷点赞“最美睡姿”
头上还戴着帽子、脸上还遮着口罩,他就斜仰在椅子上睡着了。2月1日凌晨2点,留观人员休息了。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胡尊新就这么靠着椅子上睡着了。贴着脸颊的口罩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却没遮挡住一张疲惫的脸,同事张爱珍拍下了这一幕。
“胡尊新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多才赶回家吃饭,年初一又主动要求来隔离点上班,已经一周多没回家了。”临时党支部书记张爱珍说,“他爱人在政法系统工作,任务也很艰巨。家里有二个小孩,小的才一周岁,父母身体也不好,前不久生病才从医院出院回来,还在家里帮忙着照片孩子。”
从组建集中隔离观察点的第一天开始,胡尊新就奋战在一线,吃住在点上。从协助统筹协调、改造流程、准备物资……每一个细节都不落下,观察点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和同事们的身影,每天忙到凌晨才能休息是工作常态。
张爱珍把照片发在区卫生健康局微信群里,同事们纷纷点赞,称为“最美睡姿”,“这样子也能睡着,可见是多么的累啊!”
胡尊新看到自己的睡姿在群里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卫健人,组织召唤,人民需要,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电话接到耳朵疼、最高每日电话接听180个
“对,这些是排查出来你们乡镇需要集中观察的人员名单,请在四点前做好准备,我们会派救护车前来接的”
“消杀公司吗?救护车已经在点位等了,请赶紧派人来进行车辆消毒”
“……”
郑小青所在的集中观察隔离点,近日又接来一批新的留观人员,按照规定,接送观察人员的车辆需要一人一车一消杀,还有诸多工作要与各方对接、协调。从下午三点开始,陆续安排一批新观察人员全部到达指定房间,等他们都休息以后,郑小青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又困又乏。掏出手机一看,已是凌晨1点,再一看,今天手机已经接打电话180多个,堪称历史最高记录。
“我们系统中一线的医务人员才是真正的英雄,与他们相比,这里还算是后方,把观察人员管理好了,就能让一线的医务人员减轻很多负担,忙点累点都是值得的。”郑小青说。
郑小青朋友圈
集中观察点的一次特殊生日
1970年出生的杨根友,是卫健系统的一名老党员、老战士,17年前在非典疫情爆发中,他作为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如今再战疫情防控前线。刚到集中观察点时,有些行政和后勤的管理人员存在害怕心理,杨根友一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普及防控知识,一边承担着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其他的送饭、收集垃圾及废弃口罩等各种事项。几天下来,大家看在眼里,觉得身边有这位曾参加过非典疫情防控的老杨在,心里都多了几份安全感,也都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起来了。
正月初二,50岁的杨根友在隔离点过了一个特别的50岁生日。他有感而发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被姐姐看到,还特意发了一个红包。他们姐弟之间约定:无论父母在不在,过年时一家人还得象以前一样团聚,这次疫情防控,他失约了。
杨根友朋友圈
“今天的暂时失约,是为了明天我们更好的团聚!”姐姐的话,让杨根友倍感温暖,防控工作这么忙碌,杨根友却很少担心自己身体健康,他告诉姐姐:“我一直健身的,身体素质好着呢。”
编辑 邱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