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姝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昨天是国际植树节。浙师大幼教集团国际部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胡瑛说:“今年的植树节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户外的集体植树活动为安全起见停止了。但是,浙师大幼教集团国际部的小小“壹颗娃”们选择在自己家里当起了辛勤耕耘的小农夫,用小手种下了春天,种下了希望。这是我们今年国际部在疫情下,特别实施的‘壹颗种子成长计划’。”
孩子们怀着十二分的认真,种下了人生中“第一粒种子”
雏菊、海棠、月季、风信子,草莓、小白菜,豆芽,小番茄,葱,辣椒……这些,都是孩子们精心挑选的“梦想种子”。这些在大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植物种子,被孩子们视为了掌上珍宝。“我觉得这些种子小小的,好可爱。”“它们都这么小怎么才能长大呀?”对于种植,孩子们充满的好奇和期待。
为了更好地种植自己的“宝贝种子”,老师和家长们预先给孩子们进行“壹颗种子成长计划”辅导,让孩子们做准备。
比如,这位小班年龄的开开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了种植的方法和植物的生长过程,然后怀着十二分的认真,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粒种子”。
在种植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还精心准备了种植记录本,准备观察每一株植物由一颗小小的种子,从播种、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到成熟收获的整个奇妙旅程,用稚嫩且纯真的笔触把这些美好的过程都记录下来。
“混龄”是国际部的特色教育模式,所以每个班里不同年龄孩子的的呈现方式也各不相同:
中大班的孩子除了绘制植物的生长状态,记录下每天的日期,画下天气;
小托班的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以任务清单的模式进行简单的勾选。
为了使保证教育质量,孩子们通过“云视频”的方式在班级群里分享了他们养护植物时的心得,老师跟进了全过程予以辅导。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就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是我们ECO(壹颗)文化中,一颗颗小小的、多彩的种子。因此,我们特别开启了此次的‘壹颗种子成长计划’,希望孩子们能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体会种下希望、种下梦想的情感,并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去浇灌它。”国际部幼儿园园长、浙江省特级教师胡瑛说。
“感恩生命,敬畏自然”,家园合作共育新尝试
据了解,浙师大幼教集团国际部幼儿园在自己的公众号“壹颗YINGNEWS”上发起了此次“壹颗种子成长计划”,是一次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尝试。“计划”以三个行动小分队的形式展开,除了“种植小队”还有“发现小队”(发现身边环境中的植物,尝试着去了解它,并用自己的方式介绍它)和“创想小队”(发现植物可以产生的奇妙创意,一起用巧手变变变)。通过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和多元的情感表达,孩子们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植物对于全人类的重要意义。
胡瑛园长介绍,“春种秋收,天道酬勤”,种植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还能让他们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学会感恩自然和生命。就像风雨能让树的根扎得更深,这次疫情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我们也借“壹颗种子成长计划”教育孩子们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环保理念,为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生命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 李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