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大一国画老师网上开直播课,妻子“卧底”课堂实时播报教学效果

杭州新闻 2020-06-17 17:09:00 6.9w阅

通讯员 赵蕾 刘静霆 记者 方秀芬

叶盛,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师,今年3月, 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他在多个平台尝试后,选择在B站开出两门直播课,包括《中国画基础》和《中国画创作与品鉴》。

原本是为40名学生开的课,结果出人意料,最高时竟吸引800多位观众“围观”,其中不乏海外留学生、国画爱好者,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妻子临时客串学生
实时反馈教学效果

《中国画基础》是该校艺术学院大一学生的平台课程,而《中国画创作与品鉴》则是该校美术学系大二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以鉴赏为主,技法练习为辅。这两门课强调老师给学生的课堂示范,又要结合一定的理论。

“压力蛮大的。”叶盛坦言,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线上教学,叶老师选择Bilibili(弹幕分享网站,其特色是悬浮于视频上方的时事评论功能,简称B站)开课,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是考虑学生对B站这种形式比较喜欢。

“一幅画从哪里入手。画笔在纸面怎样运动,怎样控制颜料的量,这些都要让学生看到才能真正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门课的教学意义。”叶盛绞尽脑汁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通过一个高清摄像头俯拍画画的动作,加上B站直播平台的多窗口多角度,实现了在讲理论时让学生看到PPT和示范作业。示范时,画面可以在他的脸、手以及纸面自由转换。

每天早上8:05,叶盛准时来到直播间,早在一周前他就将学生们上课需要用到的临本、PPT等资料并发给每位同学,他先借助QQ课堂让同学们完成打卡确保每位同学的在线学习,再通过B站直播平台进行教学。直播结束后,再利用平台的录屏功能将整个课堂过程完整上传,让同学们能及时回看和反复学习。

叶盛开的课得到了妻子的鼎力支持。在隔壁房间,叶盛的妻子“客串”学生的角色,在电脑上实时观看直播,并及时向叶老师反馈问题,比如摄像头是否能录入他的画画动作,学生听到的声音是否清晰。在这样一次次的改进调整下,叶盛不断追求最好的教学质量。

在B站,叶盛每天平均直播近两个半小时,仅在3月23日到4月2日9天直播里,累计观看人数达6851次,吸引了众多网友。

把自己当“知识”传播给大众
吸引更多的人线上免费学国画

尽管叶盛的课程内容专业严谨,但他的课堂氛围却是轻松有趣的。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知识点相联系,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通过直播弹幕,实时跟学生沟通交流。

现于法国读研究生的潘淑婷是浙财大2019届艺术经纪毕业生,由于法国的疫情影响,她所在的学校已停课半个多月,也没有网课。当听说叶盛开直播课,她立刻来劲了,因为时差,她每天凌晨一点准时起来上课。

2014级的严佳园曾是叶盛的学生,现已是一名美术老师。这段假期她每天早上来直播间学习,“重听叶老师的课,仿佛回到大学时光,跟着叶老师一起学习的感觉真好。”

看到这样热烈的反应,叶老师表示自己也很出乎意料,他说:“我很高兴能在这段特殊时期,把自己当知识传播给大众。”当看到那么多人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对叶盛线上教学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希望能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分享给更多的人。

现阶段,全国各高校在网络教学中探索和实践。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也提出,线上教学应该从“新鲜感”向“常态化”转变,并提出了五个关键词:质量、开放、分享、责任和爱。中国传统绘画线上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探索,将承担起传播和继承的责任,把高质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分享给所有人。

叶盛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如果要线上教学,首先要区分教学对象,针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学方法和内容是要区分的;

其次,要带领学生在线上一起“读”临本,研究清楚临本再进行示范直播;

第三,多机位多摄像头直播示范,因为国画类艺术实践课程,学生不光要看到你如何用笔,还要看到如何蘸水蘸墨,还要配合讲解;

最后,一定要有互动,这个互动不是说在示范直播过程中的互动,而是指在学生线上交作业,并在线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