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痛心,68岁杭州“无声河长”张海清走了!守护青山绿水,“找茬”的画板用坏了13块

杭州新闻 2020-08-17 23:47:00 15.1w阅


记者 孙钥 汪玲 通讯员 寿亦萍

8月17日凌晨

杭州有名的“无声河长”张海清

因病去世,享年68岁

说他“无声”,是因为2014年夏天,张海清刚刚被聘为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一个月后,便因患喉癌切除了喉部,从此他的脖子就戴上了金属环,再也不能说话了。

可他巡河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

凭着一块随身携带的画画板和一辆小电驴,张海清在二号港、东风港等附近河道坚持每天巡河一小时,专门找河道的“茬”。

风雨无阻近6年,好像参与治水,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他是杭州最早一批“民间河长”

“这个闲事,我管定了”


我第一次见到张海清,是在2016年的夏天。

当时丁兰街道要招募一批像他一样热心五水共治、热爱公益事业的民间河长,而老张便作为治水典型被推出来——提着一块写字板,骑上电瓶车,这是他每天的装备,沿河仔细转一圈,在“江干爱河人”微信群里写下当天的巡河日志——没有行政编制,不拿1分钱报酬,这便是张海清义务守护丁桥二号港的日常。(图源浙江新闻)

为啥会有这种“执念”?

老张是地道的老杭州,以前住在南星桥,“那里水可清了,一眼望到底……”

2009年他因为拆迁搬来了丁兰街道美辰社区。刚来的那两年,家门口的二号港问题有点多,河里不仅长满了野草、水葫芦,一到夏天还散发阵阵恶臭。

“这个闲事,我管定了。”他走遍了丁兰区块的所有河道,将发现的河道问题汇总、反映给杭州市环保局,得到了杭州市环保局的重视,并在2011年被杭州市城管委市区河道监管中心聘为“城市河道义务监督员”。

政府部门的认可,使他对环保事业的信心、干劲倍增,他给自己定下了“一天两巡”的规定,风雨无阻从不落下。

因为喉癌,他再也讲不了话

为了当好河长,他写坏13块写字板


社区书记陈晓明告诉我,这个张海清,可真是个热心肠。

“55岁以前,他瞒着老婆,每年都在献血,累计义务献血有7000毫升,还拿过杭州市无偿献血光荣奖呢……”而且,张海清还救过两个落水的人。1971年,在余杭安溪光辉大队,一名三岁小女孩落水,就是张海清给救上来的。1992年3月31日,在西湖,一名26岁的台湾女同胞金凤英落水,也是他,二话没说,一猛子扎进湖里,把人救上了岸……

因为生了喉癌,老张的喉咙动了手术。

老伴张春花说,“刚动完手术就要去巡河,每天还要去化疗……我让他把河长的事放一放,身体哪能吃得消……”

(图源:浙江新闻)

老张不听,没法用声音抗议,就用小孙子的画板“写”抗议。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位开不了口的民间河长开始了一块画画板、一辆小电驴的“无声”巡河记。

于是,他便把自己要说的写在画板上,劝导踩绿化、河内游泳等不文明行为、反映河道问题给有关部门、劝阻网鱼(电鱼)等破坏行为,至今已更换13块写字板。

每天下午或傍晚巡河一小时,这是张海清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有时候,一天还要去好几次。”张春花忍不住插嘴,“别看他只是二号港的河长,啥东风港、大农港他也爱管。”

老张每天还要用“江干爱河人”微信群沟通,这是一个反映巡河护水动态的工作群,区级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针对爱河人反映的情况,可第一时间查实、处置、跟踪。目前,他联系的河道(丁桥二号港)已从黑臭水体成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城市后花园了。

有时张海清巡河,还会带着自己的两个外孙女,教她们有关河道水质的小知识。两个外孙女一个六岁、一个八岁,英文字母还没背全就已经能流利地说出丁兰街道每条河道的名称,还会骄傲地跟同学们说:“外公是河长,我们是河小二。”

每当这时候,张海清黝黑的脸上露出的笑,看起来特别甜。

曾给省委书记写过亲笔信

一个民间河长带动一群人


张海清曾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过一封信,并得到了书记的批示。信中写了自己作为民间河长,近十年来参与治水护河工作的亲身感受和江干区“五水共治”取得的成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尊敬的车书记:

我是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美辰社区的一名普通爱河人。几年前不幸得了喉癌,切除了声带,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这样的伤害,没有让我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反而更加坚定了我有生之年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于是退休之后,我选择了参与巡河和垃圾分类。

10月18日那天,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里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真真实实地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因为参与巡河这几年以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根本!

2009年,由于拆迁原因,我拖儿带女举家从南星桥搬到江干区丁兰街道(当时是丁桥镇)。刚到时,河水散发阵阵恶臭,河里长满野草、水葫芦。我心里有股莫名其妙的失落感,连续四个月,天天往原住地南星桥跑。

原来美丽的河道变得脏乱差,其实是快速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让我十分痛心。于是,我试着打电话给杭州市环保局反映河道问题。没想到得到了他们的重视,而且在2011年聘我为杭州市河道义务监督员。政府部门对我工作的认可,使我巡河的热情更足了!我基本每天巡河两次,只要一天不巡河,总感觉有件事没完成。甚至半夜也会去荡一圈;看见有人网鱼、电鱼,我都会盯牢劝说,到他离开为止。河道在我心中,如同自己的子孙一样,一点马虎不得。这其中的成就感和乐趣,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2014年,全省开始注重保护,在全国打响了治水的第一枪。那一年,我有幸被聘为江干区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但不幸的是,刚当上河长不久,我就因为喉癌做了切除声带的手术,没办法啊和大家用语言交流。但是这不妨碍我去巡河,去反映问题。我自己买了一块小孩子用的写字板,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写字板来反映。巡查丁桥的河道,发现河道问题,报告给有关部门,这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几年,写了擦,擦了写,我换了11块写字板,向有关部门反映了100多条关于河道治理的建议,很多人称我为“无声河长”,还说我这个不会说话的河长巡河起来比其他河长还厉害。

除了用写字板说话,我还有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那就是“江干爱河人”微信群,这个群是江干区治水办建立的,他们把我们这些社会上的爱河人和区里治水方面的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召集在一起,我们可以随时交流巡河护河的事情,反映河道水质的情况,提供违法排污的线索,部门的负责人可以及时发现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盲区,使河道管理更有效。有一次,有企业把工地污水接了根管子往河里排,我反映到这个微信群,不到十分钟,城管执法队员就赶到现场,跟我一起找到源头,后续处置情况还跟我反馈。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处理,让我很有成就感。如今算起来,这个群已经建立有年头了,这就像个大家庭,我们这些民间护水力量和政府部门因为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总有不理解的人认为我拿了政府给的巡河工资,否则不可能这么认真。我不与他们顶真,所以有人问我此事,我讲有,而且无价!每个人的心中价位不同,我总讲,这都是为了子孙积德,别人不理解是别人的事,我生平两大爱好就是参与巡河和垃圾分类,只要社会需要,我就会坚持做下去。不仅我要坚持下去,我还要子孙后代都坚持下去!

环境保护,全民皆兵。现在我每月都会抽时间,带着一群孩子去巡河,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治水,讲我平常巡河怎么做的,发现问题可以向谁反映,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护河活动。现在我们丁兰的“河小二”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了。看到下一代人能理解治水的重要性,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觉得每一个事物都会发声,也都有自己发声的方式,河水也是一样的。治水快四年了,丁兰的河道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干区也为河道的变迁做足了工作。就拿我管的丁桥二号港来说,2014年时水深只有三四十公分,河水发黑发青,恶臭阵阵,根本没人会在河边散步。经过多次清淤治理,增加配水泵站,现在整个丁兰的水系都流动起来,水清了,鱼多了,鹭鸟来了,连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河虾、鲳条儿、太阳鱼都有了。不仅如此,河边还有了垂钓点、游步道,满足了市民健身、休闲的需要。如今每一条河道都像一个公园一样,可与西湖比美啊,每天晚饭后,附近的居民有的散步,有的跳舞,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巡河护水永不收兵,黑臭河绝不容再现。正如车书记您说的那样,我们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让浙江的水更清,山更绿!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

杭州爱河人 张海清

2016年张海清荣获市级“优秀基层河长”和“优秀民间河长”、“最美江干人”等称号,2017年荣获区级护水“大爱无声”称号。

在他的坚持努力下,丁兰区块涌现出了一批批的治水先进,有“酵素河长”同协河民间河长詹国荣、“治水高参”民情观察员宋忠赤,还有丁兰大姐护河队,这些治水先进共同的信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丁兰区块的河道一天比一天好。

成绩的背后,正是一个又一个张海清的身影,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如此“城市和河道参差有序,人文与山水完美交融”的今天。

记者手记


浙江开始“五水共治”时,我是跑线记者,每天和各条战线的治水人打交道,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张海清。
张海清是杭州第一批民间护水志愿者,是最早的一批“民间河长”。他在志愿者中有名气,有威望,是杭州治水志愿者的精神领袖。
张海清因病不能说话,所以每天携带画画板与人交流成了他标志性的身份特点,让治水志愿者记忆深刻又心生敬佩。他搬到丁桥后,长达10余年的时间每天去巡河,几乎一日不落下。
我采访过张海清4次,陪着他一起巡河。张海清性格很执拗,对“治好水”的执拗,在采访的现场,他看到有人往河道扔垃圾,他逮着能“说”上半天;河道上难啃掉的顽疾,他能一个个部门反复去反映,他不怕别人烦,他也不怕遭遇白眼和不理解,他要的就是“一汪清水”。
在杭州,有1400多名民间河长,有和张海清一样退休的老年人,也有上班族,甚至还有学生。每天清晨、傍晚,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捡河道垃圾、查污水来源、阻止乱扔乱倒、向政府部门反映每日河道水情……他们做的事情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正是他们的日日积累、天天坚持,杭州的水才会越来越清澈!
前阵子,杭州市在2019年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总分第一,获得“全省治水模范生”,首拿大禹鼎银鼎。
张海清,你看到了!放心,“这汪清水”我们会继续守护!
文/汪玲

编辑 孙钥 李俪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