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亦冰 刘欢 张燕坪 记者 方秀芬
陈立群,时代楷模、最美浙江人、贵州省台江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
这位“杭州来的”、被当地孩子敬称为“名校长爸爸”,拒绝百万年薪去贵州支教,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他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感动无数人。
都知道陈立群曾经是大名鼎鼎的学军中学校长,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家乡是杭州临安……
10月8日,杭州医学院新生报到前夕。
下午两点半左右,杭州火车东站。
一位来自贵州省台江民族中学的大学新生,小心翼翼地提着行李,走向出站口,目光不停搜寻不远处人群中熟悉的身影……
“我在这!”亲切的喊声从接站的人群中传来。
是师娘!是陈校长的夫人申屠老师!李同学那颗忐忑的心瞬间踏实下来。
“本来陈校长也要来接你的,但因为要马上赶去金华,就委托我来送你去杭州医学院。”
一股暖流瞬间让李同学湿了眼眶。
“我来帮你吧!”
仲秋的杭州医学院临安校区,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学生处负责管理学生公寓的刘欢老师接过李同学的行李,一路给她介绍起了校园里的建筑和设施。
“这里是各个学院楼……这是图书馆……这里是活动中心,里面有剧场……看,食堂就在这里……”
让李同学感到新奇和惊讶的是,学生公寓是“刷脸”进出的!
杭医早就将各位新生的资料输入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既安全又便捷的公寓服务。
刘欢老师告诉她,公寓大厅的值班服务台24小时都有人值班,寝室钥匙应急借用、报修、大件物品进出登记、来客登记、简易五金工具和针线等借用,还有创可贴、酒精、纱布等简单应急药品都可以在这里获得。
“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李同学说,之前就已经从网上认识了杭州医学院,但没想到,现实的校园这么美!“真的很漂亮!”她感叹不已。
这是一个四人寝室。每位同学都拥有独立的个人空间;淋浴房、厕所、盥洗间,也都是独立分离的。“这很人性化。”她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表情。
虽是提前报到入校,但李同学的寝室、床位都已安排妥当,甚至床上用品都已经铺好。
李同学顺利“拎包入住”。
李同学考取的是药学本科专业。
“我们都知道陈校长是浙江人,”李同学说,“所以我很想来杭州读大学。”
李同学回忆起高中时陈校长的人格魅力对像她一样的所有同学的影响,眼光中充满了敬仰。“高考后,陈校长来家访,当他知道我考上杭州医学院后,就问了我报到的日期,怎么去杭州,与谁一起走……”
“当他知道学生是一个人来学校报到时,就担心她人生地不熟,说一定要接学生给送到学校。”陈夫人对当天值班的校领导郑公寿感慨道,“真是个美丽的学校!这里太适合读书了!”
药学院辅导员张燕坪正忙碌着迎新的最后准备工作。知道有学生提前报到,她赶了过来。
“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尽管来找我。”在杭医的夕阳里,张燕坪和李同学边走边聊。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地一定会喜欢上杭医的。”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燕坪看得出贫困生初入大学时的自卑和不安,“只要踏实学习,注重专业,不断提升自己,就可以开心地享受大学生活。”
“其实我特别开心能在第一时间接到她。”在迎新前期工作中,杭医辅导员与新生事先建立联系是一项常规工作。“我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给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欢迎新生加入杭医大家庭,也欢迎同学写回信给我。”张燕坪介绍说,“90%的同学都有回信,也包括她。”
杭州医学院一直关注和关爱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处处长沈曦介绍说,学校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赠送生活用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等资助资源,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药学院书记陈小林表示会结合学生实际困难给予临时补助,向学生推荐勤工俭学的岗位。“新生可能对药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学院会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走进药学’,逐渐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陈小林说,对于贫困生来说,他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
“要学会独立!”陈夫人对孩子们叮嘱最多的是这句话。“离开家乡,一开始难免感到陌生。但那么好的学校、那么好的老师,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
在离开前,陈夫人取下自己的手机链,把李同学手上一直拿着的寝室钥匙串进去,亲切地挂在了李同学的脖子上。
编辑 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