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亮相进博会的“灵动浙江”,原来是杭州师生团队打造出来的

杭州新闻 2020-11-06 10:30:00 41.6w阅

通讯员 徐晓乐 赵益敏 记者 方秀芬


11月5日—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在本届进博会新设的地方政府综合形象展示区中,浙江综合形象展示区格外引人注目。整个浙江展馆以“科技文化相融合,低碳绿色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以“灵动浙江”为主题,寓意为“灵巧而生动,智慧而勤劳”。


这一设计理念来自浙大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李游的设计团队。团队师生全面负责从展区设计、搭建工作以及整体展览的服务设计工作,让“浙江形象”完美呈现。

      展馆整体造型采用白墙灰瓦的江南建筑园林风格但又不失现代感,穿插了“两山”发源地安吉的淡竹做点缀和支撑,体现江南风骨,配合了可变色的LED节能灯带打亮场馆整体外部效果,两个起伏的波浪形取意于钱塘潮的浪潮,也形似连绵起伏的远山。黛色光伏板为顶,白色竹纤维板做墙。整体风格稳重大气,灵动娟秀。展馆运用环保竹纤维板,践行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同时将浙江大气开放的文化理念融入浙江形象之中。


立“竹”浙江  做自己的设计


李游和竹子算是“老朋友”了。


作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李游多年来从事品牌策划和产品设计工作。2013年,他的团队凭借“竹语”伞斩获有着“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红点设计大奖,同年还获得IF产品奖,两项均为当今国际工业设计界最高奖项。2015年,又获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该伞还成为了中国伞博物馆馆藏现代伞。2016年,团队积极参与G20峰会礼品设计,作品“西子文人,以木见心”礼盒入围G20峰会纪念礼品的设计竞标。2017年,团队凭借升级的“木心”伞再次荣获红点设计大奖。


这次对于展馆的设计,他又和“竹子”擦出了新的火花。设计创意来自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的竹文化,着重于绿色环保,并由此展开了美妙的构思。


李游表示,自己对竹文化的理解以及之前积累的经验为这次项目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此次项目与竹伞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从浙江的竹文化展开,只是设计的对象不同罢了。”在展馆设计中,例如建筑外立面、家具等,都大量应用了竹元素。“扎根浙江本土文化”,这也是团队在项目竞争中的一个独特优势。


项目进行中,团队也产生过一些顾虑。“我们的想法是直接用原竹做整个展厅的外立面,但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刚开始我们觉得这个方案可能过于大胆前卫了,但我们不想放弃这样的创意,还是提交了这个想法,最终创意被认可并得到了实现。”李游说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光伏屋顶”。谈起此过程,李游坦言:“我们想要体现出江南韵味,因此联想到光伏发光板和江南黑瓦,它们在审美上会给人一种异曲同工的感觉,但这不是一个虚拟课题,我们要考虑工程造价、技术可行性等等实际因素,想法能否得到实施是未知的。”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在技术合作方浙江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帮助下,李游团队成功地把设计概念转化成为了实物,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效结合,成就了此设计的一大亮点。


在实战中不断收获成长与自信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项目,”李游强调道,“作为一个设计类的服务型项目,它不仅需要跨专业的融合,还需要综合多岗位、多职能的性质。”项目既包括展馆的外观、室内设计,又牵涉到光伏发电、多媒体设计、家具设计,还包括进博会期间展厅内的整体服务。


从前期的策划组,到中期的三维空间组,再到后期的平面设计组、多媒体组、展会服务组。各组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确保整个项目顺利进行。“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正在从单一的设计服务团队向多工种的综合型设计团队慢慢转变。”李游说,团队成员们也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李游还将学生的暑期实践课程与该项目相结合。新西兰UW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三的金京在暑期实习期间,帮助团队调研光伏发电的新材料,其调研成果为团队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工业设计专业2017届校友陈泽鑫参与了项目施工的现场协调工作:“在现场最大的感悟就是设计理念与实际工艺之间的平衡真的很重要。”陈泽鑫感言,收获了新的专业技能,他也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李游(右)和学生

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李游感言:“这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师生的信心。我们不但能上好课,还能为杭州的城市建设、文化展示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左到右依次是:夏雨昕(广告专业在校生)、陈泽鑫、毛惠龙、李游、李泰祯、王建洲、詹韫姝(新闻专业在校生)


编辑 邹倩慧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