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绿色安全的“韧性城市”,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需要您的建议

杭州新闻 2021-01-27 11:17:00 5.6w阅

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吴框框 杨文龙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成为影响全人类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高,成为疫情早期爆发和蔓延的主要区域。

除此之外,台风、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定时爆发,也威胁着城市的安全。当疫情、灾害来临时,从水、电、能源的平稳供应,到面对极端情况的应急保障等,都离不开城市这个巨系统的“韧性”运转。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增强城市韧性。

如何提升杭州城市的安全韧性,是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回答的重大议题。

何为韧性城市?

在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韧性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报告文件中,它是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建设“韧性城市”,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意味着当发生危机时,城市有比较强的抵御能力,危机发生以后,城市也有比较完备的应对措施。这既挑战着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水平,也对城市进行系统化生态保护治理、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视问题
解决建设“韧性城市”面临的短板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涵盖水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通信系统、防灾系统等。

当前,杭州市域范围内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均等化一体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依然存在,事故应急能力较差,安全风险较大。尤其在供水、排水、能源和垃圾处理方面均存在短板。

供水方面,城市面临水源性、水质性、水量性缺水,难以满足未来进一步的人口增长和供水需求。能源供应以外部为主,非石化清洁能源偏低,能源结构有待优化。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打造与“山水林田湖草”有机融合的、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实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杭州虽然整体生态空间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城区外围,外围生态区块与城市内部空间缺少联系与缓冲。在城市内部,平原河网的地理空间导致了水动力条件差,河道自净能力差,污水排放与再生利用受限,健康的水循环体系尚未成型。同时,多在外围布局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邻避设施如何进一步减小环境负面影响,也是要优化解决的重大问题。

生态为先
进一步强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自古以来,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格局,造就了一座“宜居天堂”。

未来,杭州将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将城市轻轻的放在大自然中”,建设更具韧性的幸福城市。

防洪排涝安全方面,通过构建“强堤防、快河网、多水面”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杭州排涝应急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杭州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格局,尽可能恢复浅水位的城市河湖体系,实现城市内涝调蓄空间的增加和污水系统的优化,进一步建设海绵城市,应对暴雨天气。

气候改善方面,城市外围预留保护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内部预留开辟大型公园,调节改善城市微气候。

能源方面,向国际看齐,多渠道开源,提高能源安全保障,建设低碳社区,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加强能源管理与智慧调度。

垃圾处理方面,结合源头减量,在控制生活垃圾“零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循环利用率,选择更合理的末端处置方式,逐步实现垃圾“零废弃”。

应急处置方面,强化保障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应急抢险通道,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和开敞绿地预留市政能源设施接口,平时作为绿地休闲空间,紧急时期迅速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缩短救灾反应时间,增加机动灵活性。

与此同时,杭州还将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依托“城市大脑”全方位打造城市紧急灾害感知网络,实现24小时对城市自然灾害、洪涝与极端天气、大气与水环境安全、企业生产安全、传染病等第一时间监测预警、防护。打造智能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通过应急指挥通信网,形成城市应急指挥平台,针对自然灾害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对突发事件实现应急指挥救援和稳定的可视化的音视频调度。

携手铸就更加安全的城市家园
您的建议很重要

城市,是市民共同的家园。规划杭州2035,需要专家的研究和探讨,更需杭州市民的共同参与。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安全和应对风险的韧性,总规编制团队很需要来自广大市民和热心公众的意见建议,欢迎您根据问题引导,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参与平台”提交您的意见建议。

1.您认为在发生新冠疫情肺炎时,杭州的基础设施保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提升?

2.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根据城市实际防灾需求和灾害风险类型,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杭州地处东南沿海,台风及随之而来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是常见的自然灾害。您认为杭州未来应着重应对的自然灾害风险有哪些?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应做出哪些优化?

3.今年新冠疫情对城市空间的健康安全是一种考验,对于基础城市配置、城市空间留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您认为针对突发的疫情应对,应如何提前谋划?

4.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涉及供排水系统、能源系统(电力、燃气、其他能源)、环境系统、通信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您认为杭州2035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5.市政设施作为城市运转的基础,自身的安全和韧性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您对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韧性有什么建议?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