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广西三江支教两年,回来那天,全寨人设百家宴为她践行

杭州新闻 2021-07-10 15:07:00 3.8w阅

 通讯员 余熙楚娃

回杭州5天了,丁丽美还会不断接到远在广西三江支教时班里学生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稚嫩的声音问她:“老师,我想你了,你还会来吗?”

看到一张张熟悉又可爱的面孔,丁丽美会眼眶泛红,“孩子,我们是接力棒,老师的出现,只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线段……”

两年前,这位在杭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的年轻妈妈,有着17年党龄的边检民警,前往一个之前她从没留意过的地方支教——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勇伟小学。一年支教结束后,她又主动申请再延长一年。

两年支教生涯,改变了寨子里的孩子,也改变了丁丽美自己。

 这位穿着警服的英语老师,没让寨子里的父老乡亲失望,她所带的班英语成绩平均分超出全乡35分,她还为30多位品学兼优的孩子联系好了帮扶结对。

回杭那天,全寨的村民跑到学校设百家宴,用侗族人最高的礼仪为她和其他支教老师践行。

走过这一趟,才知道什么叫“翻山越岭”

丁丽美,80后,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毕业后,13年来一直在杭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

上有老下有俩小的她,生活恬淡而幸福,是所有人羡慕的样子。2019年3月,一份通知让她平静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暂脱警服,去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山区支教1年。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县,当地政府在开座谈会时表示,这里非常缺英语老师,希望派一些优秀的老师来支教。”

英语底子不错的丁丽美不想错过机会,主动报了名。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后,便动身前往她所支教的勇伟小学—— 一所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山区小学。

这一趟路,她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翻山越岭”。“从萧山机场飞到桂林,再坐机场大巴到动车站换乘至三江,到县里搭老乡的车到渡口,还要坐小木船穿过一条都柳江,下了船还要徒步20来分钟山路,才看到学校。满打满算,花在路上至少12个小时。”

路上的考验,只是刚刚开始。“最难克服的是,还是这里的天气。记得当时来的时候,是五月雨季,天天下雨,这里又是三省交界处,雷暴天气多,一打雷就停电。”

除了天气,饮用水也是一大问题。“之前学校里喝的水,是在操场上放一只水缸,靠雨水沉淀。后来帮扶资金到位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水管把高山泉眼接下来,解决学校用水难题。”

相比杭州还算温柔的蚊子,这里的虫子也让丁丽美苦不堪言。“晚上把窗户关起来,那些昆虫就像子弹一样,啪啪啪打到玻璃上,那叫一个凶,万一被它‘偷袭’一下,准是一个大包。”

丁丽美的同事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在丁丽美的办公桌上,总有一包糖。原来,一向身体“强壮”丁丽美,居然喝起了中药。由于山区湿气大,长起了湿疹,还出现虫咬引起的过敏症状,该正常“来的”也不来了。

见到日思夜想的丁老师,孩子们喜极而泣

来支教之前,丁丽美被江一燕的支教故事感动,她希望自己的支教生涯,也能把温暖留下,让爱传递。

勇伟小学,和当地很多山区学校一样,7个班,130多个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

丁丽美是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所以第一学期第一节课,她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主题:“梦想”。她分享了《朗读者》里的一个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深深被故事所感染。

“我告诉孩子们,阅读是最好的朋友,可以带你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在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偶像、人生的目标和心灵上的朋友。”

丁丽美说,只是教孩子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积极向上的三观,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开拓他们的视野,这样才能拥有更自信的人生。“但是这个目标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在学校,丁丽美负责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山区的孩子,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看到这些孩子,她会想起在杭州家里的儿子。

“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就拥有一定量的词汇,但是这里三四年级的孩子,有些连26个字母都不会念。”

为了让孩子们对英语感兴趣,她绞尽脑汁地去丰富课堂的教学,从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开始教,加入了故事和儿歌,强化教学效果。

在丁丽美的用心和努力下,她教的两个班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都是全乡第一名。

原本2020学年结束之后,她可以选择不用来。不过到了2021学年,她又再次踏上支教的征程,“只为完成和孩子们的约定。”

正如一年前第一次来到三江洋溪乡驻村支教一样,经过大滩村、良口乡、安马桥头、果场渡口、良培寨门、勇伟村,翻山越岭来到孩子们的面前,而孩子们早就在码头,抻着脖子焦急地等待了。

“下了船,孩子们突然看到我,又蹦又跳的,围过来抱着我,大家喜极而泣。”想起这个画面,丁丽美还是抑制不住激动。 

离开那一天,全寨人设百家宴为她践行

“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像小蚂蚁一样来上学,嘴里喊着‘丁老师好’,心里有种莫名的暖意,看着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心里踏实又欣慰,真想时间过得慢一点,多陪伴她们一些日子,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告别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种种不舍涌上丁丽美心头。

7月2日,全寨老百姓带上一两个自家烧好的菜来到学校,摆起了百家宴,为即将告别的丁丽美和其他支教老师践行。

“对当地人来说,用糯米饭招待客人,是最隆重的方式,餐桌上还摆上了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酸鱼、酸肉、酸鸭。”

丁丽美每到一张餐桌上,好客的侗族人都会给她夹菜,她不敢多说话,怕一说就掉眼泪。

去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发布关于同意三江侗族自治县等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批复。丁丽美看到消息,为之振奋。

两年的支教生涯,像放电影一样,一帧帧在丁丽美的眼前浮现:

高山直饮水接到了学校,冬天孩子们也能喝上热水;

图书馆增加了很多图书,孩子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以前只有一个没有气的篮球,现在配备了呼啦圈、足球、篮球、排球等,能想得到的体育器材,都想办法配齐了;

给学校配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更换了钢铝结构的课桌椅;

修了侗族文化长廊,下雨天,孩子们也有地方课外活动;

30个学生的帮扶结对落实了,会一直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

回来那天,孩子们抹着眼泪把她送到寨口,坐在面包车里和孩子们挥手道别时,丁丽美在车里哭得像个孩子。

一千公里之外的这段经历,她会记挂一辈子。

编辑  徐秀丽

来源|小时新闻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